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夫偿债以信博人 ——记靖边县王渠则镇王渠则村村民姬春梅

陕西日报 2016-01-03 20:21 大字

本报记者 董渺

“周围人越觉得寡妇会抵赖不还钱,我越挣命还。自个家的地不够种,我还要承包人家的地来种。我就想表明一种还钱的态度,寡妇也是讲诚信的。”姬春梅,一位靖边县王渠则镇王渠则村的普通农村妇女,凭着省吃俭用节省开支,替亡夫偿还了生前的大部分债务,“敢担当、讲信义、有爱心”,是广大群众对她最深刻的印象。

姬春梅家境窘迫,身为长女的她,高中毕业后就早早承担起了家庭沉重的农活。婚后,身边虽多了个关爱她的丈夫,可一向身体健康的婆婆突然恶疾卧床长达8年之久。期间她既要下地种田,又要伺候婆婆,还要照顾孩子。直到婆婆去世后,夫妻俩才用多余的精力做起了生意。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家庭生活条件逐年改善,日子正要过红火时,残酷的现实又给了她当头一棒——丈夫赵承山于2008年9月因胃癌去世,留给她的是20余万元的欠款和抚育儿女的重担。从此,她踏上了勇敢承揽贷款、默默吃苦咽泪、拉扯孩子的艰难旅途。

如果说8年伺候婆婆的艰辛是身体负担,那么丈夫的去世对姬春梅来说意味着身体、心理、债务三重负担。可就当这三重负担还在压身时,病魔又紧紧地缠住了她,为了还债日夜操劳的姬春梅终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旧账未清,因病贷款又添新账。姬春梅靠着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毅力,已将丈夫生前欠下的20余万元债务偿还了18.3万元。但如今,久卧在炕的姬春梅除了不能下地劳动外,日常生活都得由女儿来伺候。记者去采访时,躺在炕角的姬春梅神情疲惫,连说句话都费劲,但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一股力量,让人不由生出敬佩——

“有条据的账我承揽,没有条据的我也承揽。我们掌柜在时最注重的就是‘名望\’,借钱欠账也全凭口头信义,我不能毁了‘名望\’。”

“我就想活得正正直直的,不想让人骂,留下坏名声。”

“我虽然不能劳动了,但我还有儿女,大账还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小账也不能说不还,还要让儿女还。”

姬春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丈夫去世后被债主不停催款的日子里,她从没有赖账不还,债主赵某坦言:“我以前要账时,她从不推诿,眼下能凑多少就还多少钱。我们要账人常怕她给这个还得多、给那个还得少,现在想起来真是我们太小气了。”根据欠还款情况,姬春梅把所欠款罗列于一张单子上,借谁的钱、借了多少、还了多少、还剩多少,都在一张皱皱巴巴的纸上清楚地记录着。

“母亲7年间对着‘账单\’翻看了多少回、惆怅了多少回、哭了多少回。但她还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还常常教育我们人生在世就是活个诚信。”姬春梅的女儿说到这里,眼里溢满了泪水。尽管这样,躺在病床上的姬春梅,还对儿女千叮咛万嘱咐:“我现在不行了,剩下的债就要靠你们还了……你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答应人家的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欠账还清了,不然妈妈将来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了眼,没脸见你爸。”

病魔击垮了姬春梅的身体,她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低头弯腰劳作于田间地头,但她“以诚立世、以信博人”的精神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位农村妇女凭借多少年来不畏艰难困苦、诚实守信,入选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共同评选的2015年9—10月份“陕西好人榜”。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还会有记者来采访,总觉得人不管多贫穷困苦都应该坚守诚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努力把账还清。即使我不能,我女儿也会像我一样信守承诺、尽力还清欠人的债。”姬春梅说,她的眼神满是坚定。

新闻推荐

塞上靖边党旗红

樊悦杨磊“七一”前夕,塞上靖边处处流淌着动人的红色。从静态摆放的“两学一做”宣传牌,到动态的红色电影放映队;从党员“六五卡”分类管理到成立党员便民服务队;从上墙的党建制度到党建催发生产力,靖...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