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塞上靖边党旗红

陕西日报 2016-07-21 18:20 大字

    樊悦 杨磊

“七一”前夕,塞上靖边处处流淌着动人的红色。从静态摆放的“两学一做”宣传牌,到动态的红色电影放映队;从党员“六五卡”分类管理到成立党员便民服务队;从上墙的党建制度到党建催发生产力,靖边用实际行动给党争光,为党增彩。

今年以来,在“两学一做”中,靖边县把“农村创强”作为一项“固本”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红色的旗帜在塞上靖边高高飘扬。

 “党员不学习容易走偏路”

对党忠诚担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

工作学习起模范 引导群众谋发展

“两学一做”要领会 党性本色永不褪

这是天赐湾镇三胜村75岁的农民党员刘世歧日记本里的一段小诗。刘世歧从十六岁开始坚持写日记、写诗。他写政策、写变化、写心得、写身边的模范、写“两学一做”。刘世歧说,“一个党员不学习,不领会,就不能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路线,就容易走偏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靖边不断涌现出优秀党员的新标杆,有把党务党章编成陕北快板的奥增业,有把党章当“充电宝”学习的中山涧农民党员,有87岁还不忘交党费的老人杨汉义……他们通过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党的忠诚,对党性的自我锤炼。同时,靖边县广电局成立红色电影放映队,深入农村社区放映400场次;黄蒿界庙湾村开办党员“夜校”加强党性修养;杨桥畔镇九里滩村开办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方便党员交流学习;各乡镇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靖边思想建党的号角在广大农村全面吹响。

“为群众服务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重温当年的入党誓言,就像一场内心洗礼,用我们的灵魂,再次向党报名。”大学生村官何万霞说。

天赐湾镇所有党员重温入党誓言,并根据党员的特长、年龄、身份成立俏婆姨宣传队、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等六支队伍,定期开展活动服务群众。

银湾村9岁的王嘉熙和姐姐王嘉荣学习成绩差,母亲张海莉不识字,丈夫又离世,孩子作业不会做,母女三人不知急得哭了多少次。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的何万霞了解情况后,每周一、三、五和周末两天定期为两个孩子辅导功课。张海莉感激地说:“全凭来了识字又热心的大学生村官,穷人家娃娃看到了希望。”两年来,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共辅导了村里70名留守儿童。

只要群众需要,服务没有大小。席麻湾镇闫家湾村支书李佳佳自己垫资开办幼儿园及小学;中山涧镇各村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东坑镇陆家山、天赐湾镇杨渠村设立孤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杨桥畔镇杨一村党员“顺风车”义务搭载群众进城办事……在服务群众的路上,靖边一直在探索努力。

 “党员管理好了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以前开会党员叫不来,很多工作没办法落实,自从有了‘六色卡\’管理和党员积分制,党员们管理好了,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张家畔街道办张家畔村的薛慧贤深有感触地说。

张家畔村实施党员“六色卡”管理,其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类别的党员,比如绿色卡片代表青年党员,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主要是做好政策宣传和发展规划;积分制是将党员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进行量化管理,按照这一模式,靖边已对9名不合格的党员进行了处置。

在有效的管理模式下,张畔村党员凝心聚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后发展了16处经济实体,呈现出了“支部强、民心聚、产业兴、增收快”的局面。

在党建管理上,靖边探索出了坐班制、积分制、承诺制、党员固定日活动制、党员提醒制、志愿服务制、结队帮扶制、党员定期体检制、定期评议制、“四议两公开”等十项基本管理制度,真正为“农村创强”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新闻推荐

天然气管道被铲车铲破 26位村民中毒

华商报榆林讯(记者高羽珑)5月20日下午6时20分,靖边县东坑镇荆棘沙村一处输气管道被铲车铲破,因正值农时,多位正在耕种的村民中毒。截止发稿,共有26位村民出现中毒现象,其中5人伤重,正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救...

靖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塞上靖边党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