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靖边办起首家农耕民俗博物馆

陕西日报 2015-06-15 22:18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鲁明志 通讯员 曹晔)暗沉的粗碗已经开了几个裂缝还舍不得扔掉,而是用泥巴把破损的裂缝糊起来继续使用,为了不让它漏水,从此洗碗的时候只洗里侧;羊皮袄的大衣从穿上那天开始就百般留心不能弄脏领口,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干洗,尽管是有钱人的专属,年头久了也变得脏么兮兮不再讲究;用石油点灯显然太过昂贵,为了过日子,人们自己创造出一种麻油灯,暗黑的长夜从此被红豆大的微光照亮,心灵手巧的妇女们飞针走线做出了一双双让男人们踏地有声的千层布鞋,一针一脚满浸着苦难与幸福;那个年代的妇女穿的鞋还没有男人的半个手掌长,那个年代没有打火机人们取火的工具叫火镰,那个年代缝衣服用的线是用羊毛经过捻线车手工捻成……在刘名山自办的农耕民俗博物馆里,点点滴滴渗透了一个世纪的民俗与乡愁。

这是靖边县首家由个人创办的农耕民俗“博物馆”。光线昏暗的四间老旧房屋内,2000多件上世纪的农具、瓷器、餐具、柳具、手艺工具等生产生活器具拥挤在各个角落,骄傲地迎接现代人的检阅。据博物馆的主人刘名山说,这些馆藏物品是他历经3年多时间从陕西、宁夏、内蒙古3省区的40多个村庄购买收集的,好多物品在民间已失传、流失。刘名山省吃俭用并且顶着家庭生活的压力,花费了他几十年积攒的20多万元积蓄,但是办起来该馆以后他却是免费向全县青少年学生及社会群众开放的。

新闻推荐

家有四胞胎

9月8日,省委书记赵正永在乾县看望卫争刚、胡娟莉夫妇的四胞胎宝宝。本报记者宋红梅摄11月23日,咸阳卫争刚家的四胞胎坐成一排准备开饭,两岁多的他们已经开始学习独立吃饭。11月23日,已经开始懂事的卫...

靖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