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部大开发催生靖边农村公路大变化十年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和建设里程创历史之最

榆林日报 2010-11-10 12:59 大字

本报通讯员刘河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靖边县依托油气开发的大好机遇,县域经济得到超常规发展,特别是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首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下了该县农村公路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十年,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从少到多、路网从疏到密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来,靖边县农村公路建设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成为该县农村公路建设历史上投入最大、建设里程最多的时期,农村公路里程大幅度增加,路网结构明显改善,县城与各乡镇“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到2009年底,该县100%的乡镇通了油路,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82%的行政村通了油路,全县列入管养的公路总里程达1530公里。

靖边,位于榆林市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县境内山峰叠峦、沟壑纵横、沙滩区遍布、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道路不畅、出行困难一直是靖边群众最头疼的问题。

县农村公路管理站书记姚加元回忆说,过去纵横交错的沟壑,黄沙飞滚的沙滩,睛通雨阻的泥泞土路,让靖边人吃尽了行路难的苦头。

继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建设工程后,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十年当中,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打了一场漂亮的通乡通村油路大会战。2002年,在全市第二个顺利实现乡乡通油路;2009年底,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十年来,累计新修农村公路1096余公里。结构合理、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靖边公路网络的形成,使许多过去不通公路或道路状况十分糟糕的村组通上了平坦的油路,有些村路直接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2002年10月,随着王渠则至新城油路的铺通,让靖边县顺利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然而,靖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就此停下脚步,还在持续攀升。2003至2009年每年都投资上亿元,对部分通乡通村油路进行新

建和改建。

席麻湾乡至小沙峁村过去的13公里土路被乡干部戏称为“进藏公路”,通行状况很差。经常牵着驴车赶集的小沙峁村村民张宝贵说:“过去那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赶车时一不小心轱辘就陷住了。现在都好了,黑色的油路平沿沿的,走在上面稳当又舒适,感觉真是不一样,而且群众再也不用为马铃薯销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而犯愁了。”

过去没通油路前,群众总是为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发愁,特别是遇上连阴雨时,大片的蔬菜因不能及时运输出去而腐烂在地里,给村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现在情形不同了,农副产品不但能及时销售,而且还能卖上好价钱。县城所在地张家畔镇横穿7个行政村的油路铺通后,给蔬菜大村张伙场村带来了最大的收益,全村的蔬菜生意由此异常兴隆。由于路好了,以前不愿意来的菜商都来了,有的还把车直接开到了田间地头,蔬菜很快销售一空。

东坑镇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这里蔬菜大棚里种植的圣女果亩产最多可达到10万元,还有大棚青椒、西红柿、黄瓜等等,产品85%都是出口的。黄家峁村是东坑镇蔬菜专业村,该村从乡村公路上也得到了实惠,全省第一车出口越南的胡萝卜就是从这里拉出去的。尤其是2008年竣工的五杨路建设工程,是靖边县历年来建设标准最高、投资数额最大的一条农村公路,该条路建成通车后,解决了沿线3个乡镇约2万人的出行难问题。

十年来,靖边县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升,随着一条条平整顺畅的柏油路向村组延伸,靖边县依托便利发达的交通网络不断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了胡萝卜、马铃薯、辣椒、玉米等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培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和畜牧产品加工基地,广大农民的农副产品通过便捷发达的公路网直接走向市场,销往全国,成为农民增收名副其实的“助推器”。

新闻推荐

破获三起入室盗窃案

本报通讯员树钰报道近日,靖边县红墩界派出所破获3起入室盗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何某、郭某、刘某和王某4人。今年9月,红墩界派出所先后接到三门市上万元现金被盗的报警,并对3个案发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