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成全国一级看守所
——记靖边县看守所民警冯光天
本报通讯员 王军 王瑛
1994年,冯光天从部队走进靖边县看守所,肩负起重塑罪犯灵魂职责。他以建成“全国一级看守所”作为奋斗目标,克己奉公,尽职尽责,用真情感化在押人员,受到同事和在押人员的好评。17年来,他管教过近万名在押人员,从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2010年,靖边县看守所被省公安厅记集体二等功,获得“全国一级看守所”荣誉。
突出一个“亲”字
“用真情去雕琢才能感化他们”,这是冯光天的管教理念。靖边县看守所有4名干警,其中两人长期请假,冯光天和另一名同事在几排窑洞里管教着近百名在押人员。对那些家庭困难、老弱多病的在押人员,冯光天经常把自家的衣服拿给他们,还买来日用品,在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对那些因被家庭憎恨而遭遗弃的在押人员,他经常跑到大街上帮他们买洗漱用品。前不久,哈某因杀害比自己小40岁的同居“女友”,遭到家人的唾弃日夜不眠欲自残,冯光天先后10多次与他面对面开导,并说服家人来到看守所劝解,帮其快速认罪定刑,这样增加了冯光天与在押人员的亲近感和信任度,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冯光天是为他们好。
突出一个“严”字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冯光天要求在押人员熟知《监规》和《在押人员行为规范》,为他们列举违反规定的危害和后果,把“严防、严管、严教、严治”始终贯穿日常管理中,铲除了“牢头狱霸”生存的土壤。他从起床、睡觉等生活方面严格按规定要求,让在押人员改变过去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涉嫌抢劫的15岁中学生入监一周后在反省书中写到:“在高墙与外界隔离的监所里,通过对法律的学习与切身体悟,才真正感到昔日老师谆谆的教导、父母深深的关爱的可贵。”
突出一个“和”字
“要把犯人当人看”,这是冯光天一直遵循的看管原则。他每天进入监室,开展集体教育和个别谈话,做到尊重在押人员的人格和合法权益,从不打骂、体罚被监管人员。他认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药方治一种病,打骂不能解决在押人员的思想问题。为了开启在押人员心灵的烤锁,17年来他与在押人员谈心达3万余次,集体教育5000多次。面对那些“三进宫”、“二进宫”等难管的人员,他先从心理上掌握他们的心态,从思想上引导,从行动上感化,给个别在押人员制定特殊教育方案,写下了长达13万字的管理教育笔记。
特别是在主副食价格不断上涨,而财政经费又不能及时调整的情况下,冯光天在看守所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块菜地,饲养了猪,尽量保证在押人员吃热、吃熟、吃饱、吃好。对少数民族在押人员,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给他们开“小灶”。去年,有3个回族人因涉嫌盗窃入监,他嘱咐厨师分开放肉油和植物油。一人在“悔过书”中写道:“虽在异乡犯了法,但我受到了礼遇,咱们还能在心里抵触吗?”
新闻推荐
矗立于陕西省靖边县北端、红柳河北岸、毛乌素沙漠地南缘的十六国时期的大夏首都统万城,系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于公元413年驱役十万各族人民,采用“蒸土筑城”法营建而成。该城“城高十仞”,周围数里,有...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