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遐想
陕北佳县以红枣而闻名三秦,佳县更以白云观的存在彰显厚重的人文内涵。白云观修建于白云山上,在苍苍莽莽的山岭间,在古松翠柏的掩映中,白云悠悠,古庙巍巍。
白云观又名白云山庙,于明代万历年间扩建,为明清以来西北最为浩大的古建筑群和道教圣地。伫立山尖,遥望山川,有蜿蜒的山麓,曲折游走的山梁,有赤岩青树缝隙间的朱红廊柱,有灰蓝鱼鳞状的瓦楞,还有升腾着烟气的庙宇,于是,白云山上的神秘之象便显现出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白云山也正是有了白云观的点染,才更具禅山的美誉。静处丛山的古贤人,远避战火的纷争择白云山而居,使白云山自此有了旷古的灵秀与仙气。“靠山人易仙”。白云观里的先贤道士肯定有白云般的轻盈淡雅,也具有白云之形貌,更兼备“梅妻鹤子”的嗜好。或许,皈避是战乱时代明哲保身的至理,白云观的开光之贤正是秉承着真道,辗转迁徙来到这山林净壤间,坐禅苦悟,摒弃那金戈铁马,着眼于山头的风云变幻,他完成了修身养性的上上之举,也为北国边陲渗入了中原“大道”的符号。岁月洗礼,历经血尘,但白云观得到了芸芸道众以生命的维护与不断的加固,在血火中它得以永生而完存,亦形成了今天蔚为壮观的道观盛况。
拾阶而上,仰视着白云绕观的氤氲气象,耳畔有啁啾的鸟鸣,迎面是习习的凉风,冥冥中,有了自然与人文的相谐成趣,对于独峙山巅的庙宇,喜乐之意充斥于胸间……
初秋的微风、和煦的阳光,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也包容浸沐着有庄严之气、祥和之韵的危楼云观,似有渺远的钟磬之音,断续地飘来。一曲白云山道教音乐将诗韵和禅意融杂在一起,仙山,仙气,仙观等诸多元素,使白云山及白云观更具观瞻的价值,于此,白云观便在民坊间口口相传,影响深远。
走遍陕北
张峰青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龙“全村144户村民130户养猪,户均收入2万多元,仅此一项,全村收入达300多万元。”佳县李厚村党支部书记李佩治算了一笔账。李厚村共有618人,耕地面积3400亩,枣林面积1200亩,红枣、养殖、劳务...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