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耄耋老兵的家国情怀 市委通讯组 谷嫦瑜 冯耿

延安日报 2018-07-30 17:00 大字

曹鸿飞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7月28日,记者按着地址找到了曹鸿飞老人位于七里铺的家。还未走进,便听到房间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几个儿女正围坐在曹鸿飞身边一起聊天,看到记者进来,91岁的曹鸿飞还与我们开心地打了招呼。

贫苦家庭催生革命斗志

曹鸿飞出生在榆林市横山县石窑沟乡曹阳坬村,家中兄弟三人,生活穷苦。大哥在曹鸿飞小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家里人虽然很担心,但明白他大哥干的是为穷苦人谋利益的大事,都很支持。曹鸿飞常听家里人讲大哥的事,从小就对他非常崇敬。

“我12岁的时候,有一天白军突然冲到家里,把我父亲抓走,说我们是红军家属。我们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凑了100银元赎回了父亲。”曹鸿飞回忆说,这件事发生后,族中长辈和父亲商量,不能再在横山待下去了,建议他们去延安。

1940年,曹鸿飞一大家落脚延安青化砭新民村,“到了延安,呼吸的空气都是自由的!”曹鸿飞在1947年2月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他告诉记者,是受伤返乡的大哥坚定了自己参加革命的信心,“大哥在战斗中被打伤了胳膊,无奈之下退伍返乡,但是他给我讲述的对革命的理念与信心,以及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让我深受鼓舞,我下定决心要追随大哥的脚步,家里人也非常支持。”

战斗英雄难忘峥嵘岁月

1947年,曹鸿飞参加了西北野战军,上的第一个战场就是著名的瓦子街战役。“那时候还下着雪,要到达我们需要埋伏的地点,必须淌过一条河,指挥官一声令下,没一个人犹豫,全部跳进水里,从河里出来,大家的棉裤上都结了冰,走起路来刺啦刺啦的响。”曹鸿飞回忆起当时的情境,依然十分清晰,“我们在山上埋伏的时候一动不能动,雪一直下,那时候身上要有个伤口,肯定撑不过那两天。”

瓦子街一战异常惨烈,与曹鸿飞同一个排的战友,最后只活下来3个。战斗结束,看着一个个倒下去的战友,他们四人不由得抱头痛哭。“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能活着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如果他们也能看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该多好!”言语间,老人又陷进了对往事的回忆中。

如今,老人年龄大了,记忆力开始衰退,很多往事记得不很真切。他非常感念现在的平淡生活,采访中,他反复说着:“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很知足!”

瓦子街战役之后,曹鸿飞跟随部队南下北上,先后参加了扶眉战役、解放兰州、解放西宁的战斗。因为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曹鸿飞成为了彭德怀的内卫排排长,在后期的战斗中,他冲锋陷阵,立下了无数战功。

1957年,曹鸿飞响应党的号召,“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他回到了延安,进入供销系统工作,直到1987年离休,他一直兢兢业业,像在部队中一样,全力以赴干好自己的工作。数十年来,他从未持功向组织和国家伸手,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谋取过任何个人便利。

家风朴素只求自立自强

曹鸿飞常告诉子女,要自立自强,要靠自己。他一共5个子女,除了三女儿在青化砭炼油厂上班外,其他子女都已下岗。“我们下岗后都是自己联系的打工,也不敢给父亲说,怕他着急,其实,就算说了他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工作去找政府提特殊要求,父亲的为人,我们都知道。”

大女儿曹海兰下岗后,自己去了西安打工,如今退休了又回到延安,才将他们下岗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夸他们做得好,“现在的社会这么好,有衣有食,你们不麻烦政府,自立自强,我很高兴。”曹鸿飞这些话,让原本还有些委屈的儿女们豁然开朗,心态平和。

曹鸿飞现在租住在七里铺的房子,客厅里除了两个大立柜茶几,就只剩一个旧沙发,朴素的房屋里干净整洁。“租住在这儿,离市医院近,我爸心脏做过支架,去年开始,身体就大不如以前,住在这儿上下有电梯,老人也方便。”曹海兰告诉记者,父亲的单位曾经也有过分房的机会,但是那时候他们家拿不出房款,所以现在还要给父亲租房住。曹海兰姊妹几个因为没能力给父亲买套房子,总是有些内疚,但曹鸿飞常说:“现在没有战争,吃穿不愁,看个病政府也给报销,生活多幸福啊,还要求啥?”

采访临近尾声,当记者问老人还有什么需要政府帮助时,曹鸿飞连连摆手说:“我们经历过战争的人呀,心里就盼个国泰民安,现在的生活已经够好了,社会稳定,人民富足,人要知足呢!”一席话语道尽了老人的朴素情怀,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惟愿这些为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甘洒热血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新闻推荐

陕西推进首个大型煤电一体化外送项目

近日,记者从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有限公司获悉,陕西省首个大型煤电一体化外送项目——位于榆林市横山区的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