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产业让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横山区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三
横山袁云圆养殖专业合作社羊子吃草
孩子抱着刚吃完草料的羊羔子
张锦国 魏兰 雷雨虹 张新春
近年来,横山区的羊产业发展更是步入了“快车道”,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在当前追赶超越的大潮流下,横山区人民品着铁锅炖肉看变化,乘着党建之风谋发展,赶着白绒山羊奔小康,羊产业欣欣向荣,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据统计,2016年底,全区羊子饲养量204.3万只,其中存栏115.62万只,出栏88.68万只,生产羊肉1.4万吨,羊绒毛1445吨,羊皮79.3万张,实现羊产业产值10.1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74.9%,占农业总产值的42.2%。横山羊肉系列产品驰名省内外,榆林、靖边、西安、北京、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广州等地,都有横山铁锅炖羊肉馆。
特色优势依托品牌带动发展
建设农产品品牌,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横山区被确定为全省肉羊生产基地县区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土地、林草、饲料、淡水资源,依托产业和产品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做优“横山羊肉”品牌。
以榆阳区、靖边县为目标,依托“横山羊肉”这一品牌,建设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努力打造“横山种羊”和“横山羊绒”两大品牌,提升羊产业效益,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赶上甚至超越榆阳区羊产业的发展步伐,主要目标将横山建设成为全省肉羊生产强区和全国羊产品品牌名区。
横山羊肉品质独特,营养丰富,久负盛名。2015年,“大美横山、羊名天下”主题宣传在CCTV乡村大世界热播全国,继而在十九、二十届西洽会期间,成功举办了横山羊肉品牌宣传推介会,“横山羊肉甲天下”名片高调亮相古城西安,横山羊肉一时成为网红热门词汇。一系列规模、力度、声势空前的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将以横山羊肉为主角的羊产业推向全国。
横山羊肉品牌的创建,主要依托横山羊子产业优势和羊肉产品优势。
从产业层面看,横山自古就有养羊传统,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养羊经验和饲养管理技术,进入本世纪以来,全区全面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成功实现了绒山羊养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横山区先后被国家授予山羊板皮基地县、绒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陕北绒山羊育种基地县和主产区、中国百县优势特色陕北白绒山羊生产基地县,这里产出的“横山羊肉”被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横山区羊子饲养量突破200万只,占全市羊子饲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93%是陕北白绒山羊及其改良羊。
从产品层面看,一方面横山羊肉传承了陕北传统羊肉文化的精华,目前走红全国的横山铁锅炖羊肉显然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伙盘羊肉”的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横山羊肉特指在本区域的自然地理、水土气候、饲草饲料和生态条件下饲养的陕北白绒山羊所生产的产品,其主要特点是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营养丰富、味美无膻且有一定的食疗保健功效,享有“肉中人参”之美誉,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基于此,2010年9月被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并批准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着横山羊肉品牌正式形成。
科学决策支撑 产业做强做大
作为富裕全区的头号工程,将羊产业确定为“一白”工程,并提高到全区“四个一”工程的战略高度来抓,有力推动了以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区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下一步,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横山羊肉品牌建设成果,进一步宣传、保护、提升横山羊肉品牌,同时着手创建横山种羊、横山羊绒两大品牌,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横山羊肉、横山种羊、横山羊绒三大品牌引领羊产业发展格局,力争把横山建设成为全省肉羊产业强区、全国羊产品品牌名区。
为此,确定发展羊产业的一条思路、三大板块、六大措施。一条思路,即大力发展以羊产业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做大做强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三大板块,即芦河以东无定河以南的饲养数量扩张板块,做大羊产业,芦河以西无定河以北的羊子提质增效板块,做强羊产业,以狄青塬种羊场为核心的良种繁育推广板块,做优羊产业;六大措施,即着力抓好饲草饲料种植,着力抓好良种选育推广,着力抓好羊子数量质量,着力抓好防疫检疫工作,着力抓好系列产品加工,着力抓好品牌保护宣传。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思路措施符合国家畜牧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符合全省畜牧产业发展布局,切合横山区情和“三农”工作实际,“一白”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真正成为一项富民工程。
预计到2020年,全区羊子饲养量达到260万只,其中存栏120万只,出栏140万只,年产羊肉达到2.2万吨,实现羊产业产值18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养羊收入突破6000元。
示范园区引领 农民增收致富
凭借底蕴深厚的羊文化,横山人民咬住青山不放松,从辽宁盖县引进白绒山羊与本地子午岑黑山羊杂交改良,培育出了新品种陕北白绒山羊,它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特点,赢得了“软黄金”之称。
横山羊名天下,让养羊户尝到了“发羊财”的实惠。豪华阔气的“羊别墅”映入眼帘。没错这就是陕北白绒山羊的科技示范区——横山马家梁村养殖示范园区,也是结构调整、人居环境优美的样板区和农民致富的先行区。在这里,家家户户都养羊。村民们自豪地说她们是靠养羊发家致富的。
正在给羊喂草的村民何秀华告诉“家里世世代代养羊,养羊比养猪和养鸡的风险小,看着自家的羊就和孩子一样亲切。去年买了200多只羊,年均纯收入15—20万元,对于我们没文化的受苦人来说收入相当满意了,比出去打工或者上班是强得多。”
据了解,该示范园区采取“科研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机制,浓缩出了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技术精髓,成为陕北白绒山羊的科技示范区,人居环境优美的样板区、农民致富的先行区。据统计,全村养羊总收入达1000万余元,户均7万余元收入,人均1.2万元,最高户收入达18万余元,仅养羊一项收入占总收入的96%以上。
随后,我们来到袁云圆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建于2011年,地处横山南部丘陵沟壑区红石茆村,养殖场占地14亩,其中羊舍面积4000多平方米。据养殖场负责人袁广玉介绍,目前存栏细长绒型白绒山羊500多只。2016年存栏羊子1230只,全年羊绒收入18.3万元,总收入963150元,总支出425000元,年纯收入538150元。袁广玉说:“去年实现养羊大丰收,我的经营理念是:要想养羊致富必须做到选择好品种,修建好羊舍,购买好设备,聘请好兽医。真正做到以上四个要点,便可以走出一条致富路。”
示范辐射带动 提高科技含量
在羊产业不断蓬勃发展之际,人们深刻认识到科技的关键性。不能盲目依靠过去传统养羊之道,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依靠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加快成套技术的推广步伐,以此不断提高羊产业科技含量。
与西农大、榆林学院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结合,全面开展羊子保种、选育、提质、增效的各项科研实验工作,主要集中在陕北白绒山羊饲养标准、光控增绒、人工受精、同期发情与诱导发情、两年三胎密集繁殖技术体系、提高单胎产羔率、羔羊培育与早期断奶、优良品系群胚胎移植等关键技术研究,预期可形成5个成熟的技术体系,满足生产中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繁殖生产效率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其次,组建成立横山区陕北白绒山羊联合育种协作组,开展陕北白绒山羊联合育种,利用合同的方式,采用统一鉴定组群、统一调配公羊、统一选种选配、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网上销售种羊和产品的方式,组建了多绒型、特细绒型、细长绒型、多胎型和体大高产型5个品系繁育群,为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选育和保种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实施“北种南调”工程,加快南部乡镇羊子品种改良步伐。
通过建立人工授精站,研究推广细管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和选种选配技术,迅速提高了各项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陕北白绒山羊外貌特征趋于一致,以体大、拧角、毛长、绒长和绒密为主,产绒性能显著提高,生长发育加快,产肉性能凸显,繁殖性能显著提高。
最后,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培训技术人员、养殖场户数千人次,绒山羊养殖的一些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新闻推荐
70多年前,为了鼓舞抗击日寇的士气,文艺工作者创作了陕北新民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生动地展现了横山人民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热爱游击队的动人情景。70多年
小李家坬村脱贫攻坚作战室本报记者白亮通讯员雷雨虹“前些年,干部来一下就没了影儿;现在,扶贫干部甚至把家也搬在村里,整天在炕头、地头帮我们出谋划策、发展产业。在他们的帮扶下,我们村贫困户去年的...
横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