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90岁老人的乐和日子

榆林日报 2009-12-24 13:34 大字

杨三文照

2009年12月17日。府谷县府谷镇高梁村。

太阳暖和,村庄明净,狗叫牛哞的声音时而传来,使整个村庄显得更加安静,富有生活气息。

90岁的老人杨三文照照例在院子外一把一把地给老牛喂玉米秸秆,脚步缓慢,目光安详。他已经好多年不出地了,喂牛,成了他近几年来唯一的营生。

“今年,我整整90岁了,村里我是顶大的。”老人说话总是亲亲切切,和和气气的。90岁高龄了,不拄棍子,耳朵灵醒,和人拉话一点都不费劲,硬朗的身体和乐观的言语着实让人感到讶异。

老人满心欢喜地告诉笔者,今年他有两件“乐和事”。

第一件“乐和事”是能健健康康地活到90岁,身体还基本没什么毛病。老人笑着说:“照这样下去,我活100岁也没什么问题。”老人说,他一辈子都没怎么吃过药片子,身上即便有个毛毛病病,不治也能扛过去。村里的“赤脚”医生张板头也说老人一辈子只打过一次针。老人种了一辈子地,没少受苦出力,身体这么好的秘诀就是心态好,不愁苦,不费心,活得简单朴实。

老人住的窑洞很小,一进门暖呼呼的,还有一面热炕头。老人把家里收拾得很齐整,也干净,炕上的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一口大铁锅也洗得黑黝黝的。那么大年纪,住的屋子这般整齐,真是不多见。老人笑着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扫扫涮涮。老人告诉笔者,儿孙们都出去了,儿媳妇在家伺候他,做饭洗衣。老人说他牙好,饭量重,不挑食。笔者问他儿媳妇伺候得好吗?他笑着说“管够好了”。言语间表露出满意、欢心。

第二件“乐和事”是手中有了个存折本子,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存折本子。老人说到这个本子,兴奋不已,乐呵呵的表情更像一个孩子。老人说到两个有趣的细节,一是他的名字父母给起了四个字,存折本子还不好“写”;二是本子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他愣是没记住。老人说的存折本子是“惠农一卡通”,是政府为惠农资金及时、安全、足额、准确发放开辟的一条“绿色通道”,包括低保、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煤炭燃料费等内容,名目数额,一目了然。笔者看到本子上的明细账,还有每年县上和市上分别发给老人的1200元和1000元营养费,这些钱也一并存入本子里。老人坦言他花钱的地方少,花也花不完。

采访老人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笔者颇受感动和启发:幸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股精神头儿,除此以外,和其他一切东西都不相干,比如财富、地位以及优越的生活。老人慈祥安静的笑脸,在笔者心里留下了“特写”,或许,简单恬淡的人生才是最好的。 文图/刘丽

新闻推荐

挺起能源新都的脊梁

府谷县大昌汗镇文明新风满眼春,塞北重镇捷报传。在1月15日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榆林市府谷县大昌汗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9年度陕西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大昌汗镇位于...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