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挺起能源新都的脊梁

榆林日报 2010-01-22 13:30 大字

府谷县大昌汗镇

文明新风满眼春,塞北重镇捷报传。在1月15日召开的全省宣传部长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榆林市府谷县大昌汗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9年度陕西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大昌汗镇位于府谷县西北端,土地总面积196.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01人,耕地19304亩,林地88000亩,林草覆盖率43%。境内有工业企业26家,有规划建设的郭家湾工业集中区,国家规划的袁家梁井田、郭家湾井田。

大昌汗,历史长河中“大漠孤烟”的边陲要塞,在新时期里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异军突起的能源化工重镇,今日的大昌汗,更是朝气蓬勃,动力十足。神奇的大昌汗在浓郁的历史文化双重色彩中,又增一抹鲜明的时代色彩。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09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府谷县大昌汗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逆势而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各项财政指标较往年均有新的突破。工业生产总值达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农业生产总值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8867元,同比增长41%,招商引资约50亿元。近年来,全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镇财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

“大昌汗镇发展快速,主要源于努力践行科学发展,以效能建设激发创业激情,以招商引资、服务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工业强镇,以城镇建设、环境治理全面惠及民生。”大昌汗镇党委书记杨双林如是说。

时值严冬,走进府谷大昌汗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工业富镇、农业稳镇、项目强镇、生态美镇”的战略目标,结合实际,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扬改革之风帆,迎潮头而搏击,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了镇域经济跨越发展新的篇章。

念好“农”字经

算细增收账

大昌汗镇虽是工业大镇,但始终没有放松过农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大昌汗镇下大力气建设大昌汗、那孟家沟等新农村。投资1600万元高标准、高品位建设的郭家湾新农村目前已全部竣工,走进郭家湾,排排楼房错落有致,街道整洁俨然,各项设施功能齐全,特别是中心文化广场,更是成为矿区新农村的一道靓丽景观。

念好“农”字经,需做足农业科技和产业特色两大文章。大昌汗镇按照“稳粮、扩草、造林、兴牧”的工作思路,积极调运玉米、高粱、瓜果蔬菜等优良品种3万公斤,化肥、地膜、农药等生产资料2500吨,全镇完成粮播面积19640亩,推广种植地膜玉米1000亩。同时,积极发展效益农业,以畜牧业为龙头,继续引进优良品种,做大做强羊子产业,树立品牌,从而实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该镇积极扶持规模养殖,投资1000余万元的大昌牧业公司已拥有种猪420头,已生产仔猪1200只,成为周边县市最大的种猪繁育基地。目前,全乡存栏肉猪1100头,存栏羊子8100只,粮食总产量2177吨,农业总产值1470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6.5万元。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开发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规划三大基地一示范园,即:刘三石岩万亩优质牧草基地、松宏湾养殖基地、石岩塔育苗基地,大昌汗造林示范园。同时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双沟覆膜、垄沟种植、种子包衣、配方施肥、抗旱保水等五大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旱作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迈进。

生态绿化建设扎实推进。林草覆盖率在全县范围内遥遥领先。今春完成退耕补植2000亩,荒山造林补植6000亩,其中树冠2米以上大油松2630株,树冠1米以上大油松和圆柏3万株。投资114万元,对“两山”古城山、南山以及“三线”即羊大、野大、石岩塔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栽植大油松苗2630株,圆柏、油松小苗3万余株,造林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大力推广沙棘种植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逐步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体系。

唱好“重头戏”

优化硬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不大,是推进经济大发展速度和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快不快的关键所在。2009年来,大昌汗镇投入8000余万元开展了大规模的集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集镇品位,增加农民劳务收入,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集镇建设。投资120万元完成了去年开工建设的大昌汗中心广场,已交付使用,居民休闲娱乐场景初步体现;投资200万元完成河滨路、学校西巷、医院东巷、广场巷的建设工程,目前,部分工程已完工;投资300万元建设集停车、修理、电焊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两处,以规范集镇停车、修理、电焊等方面秩序。目前一处已完成场平工作,另一处完成了设计;投资130万元建设环卫所及垃圾中转站,建设公厕3处,并配套垃圾清运车辆和清扫车。目前环卫所建设已经完工;投资280万元硬化郭家湾街道人行道,目前管道已铺设完毕。

新农村建设。郭家湾新农村建设已投资1600万元,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交付使用;投资900余万元建设的前五当沟移民新村,目前已全部完工。

公路建设。投资1500万元实施的大昌汗—哈业五素、大昌汗—元壕两条出境公路的油面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这两条公路的完工,大昌汗实现了全镇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投资180万元新修大昌汗—苏家梁村公路并实施混凝土硬化,工程已全部完工;投资483万元新建了东沟大桥及引线工程,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大昌汗过境线西端排险及硬化工程。

新区建设。投资600万元实施大昌汗村对正塔移河改道及对正塔回填工程,改善河流线形,扩展成为大昌汗集镇新区。同时,积极引进工业园区大企业作为后勤生活基地,提高当地4个行政村近200户农民的收入,带动集镇第三产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投资189万元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安家塔大桥,使大昌汗一街向安家塔延伸,逐步将安家塔村建成新农村,同时形成大昌汗集镇的第二新区。投资400万元改造一街并延伸至南沟桥,形成长3500米,宽16米的主街道,并配套给排水、路灯设施及地下通信和广电光缆设施的建设,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

生态建设。古城山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主体树木栽植,完成了道路的基础部分,设计文本正在审批,预计在3年内完成,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2009年已完成投资300万元。

基础建设。投资550万元建设的镇政府综合办公楼工程、投资80万元新建计生服务站及司法所,投资80万元建设大昌汗等3个村的支部村委办公室,目前已完工并交付使用。配合县公安局新修建的派出所,目前工程已完工,即将入住;人饮工程。整乡推进自来水工程。50人以上的村全部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中共铺设管道11.926千米,新建加压站2个。目前自来水建设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总投资250万元,该工程的完工解决了全乡2400户、6303人的饮水问题。

文化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对全镇的多处文物古迹和文化景观进行修复,使乡镇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

打出“能源牌”

改善软环境

大昌汗镇紧紧围绕火电及载能基地建设这个主题,瞄准市场,调整产业、产品和规模结构,积极推进集体化经营,走重工业、轻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大昌汗镇采取得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软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良好发展环境,确保个体私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强化资源环境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向节能型、环保型转变。该镇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煤炭市场整顿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堆煤场、私挖滥采以及非法转让经营开采权的行为。加快资源初级开发产业向深加工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全镇煤矿越层越界非法开采行为进行了全面彻底的专项治理整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积极开展“五小企业”治理整顿和环境污染治理。对2户兰炭企业实行了停产整改,铁合金企业全部新上环保除尘设备,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780万元,使“三废”污染得到根本治理。整治清理河道“三乱”污染,污染治理实现了达标。认真排查和治理各种事故隐患,纠正各种违章违规指挥和操作现象。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健全自然灾害预防救助体系,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面、彻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2009年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引进的神华神东郭家湾电厂,总投资28亿元,建设2×30KW煤矸石电厂一座。该电厂运营后,可以将“煤矸石”变废为宝转化为电能,仅该项目投入运营后就可为县财政贡献约1亿元税金。新组建的漠源镁业煤化责任公司,已投资2.4亿元,建设60万吨兰炭生产线,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从而产生出金属镁、焦油、焦炭等多种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大昌汗镇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实现了社会和谐和经济跨越发展的双赢。镇长淡军告诉记者,“项目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才行。”

倡导“文明风”

织就“平安网”

大昌汗镇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规划。该镇定期组织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学适用科技知识,使每个党员成为遵纪守法、科学示范、勤劳致富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建“五型”支部试点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去年全镇评选出100户镇级文明农户,命名10个自然村为镇级文明村,使全镇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发展中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治安网络,强化综治措施,深入推进“平安大昌汗”创建工作。坚持打防结合,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村霸、街霸等邪恶势力,扫除了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认真清理整顿非法乱建、乱占土地问题。

高度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009年,全镇排查调解纠纷11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全镇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全年查处治安案件64起,拘留56人,罚款处理133人。辖区内无重特大恶性事件发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做足“民生”事

奏响和谐曲

大昌汗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到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强镇的发展战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乡855人兑现补贴共计16.8万元。2008年全乡拿出20余万元,对高考达到三类本科以上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一本5000元,二本4000元,三本1000元;对中考前20名的21位学生也进行了资助,资助标准为5000——2000元,对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继续资助,其中赵建军、赵丽每人每学期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2009年,该镇筹集资金550万元,组建了教育基金会。

深化卫生“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2009年,该镇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全员免费,参合率为100%。加强街道卫生和集镇管理,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大昌汗镇还专门成立了街道卫生管理办公室,抽调一名副职干部任办公室主任,配两名工作人员,常年雇用6名街道保洁员,新建垃圾场一处,以往长期存在的粪土乱堆、柴炭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改善了街容街貌,进一步整顿规范集镇秩序,塑造了大昌汗镇“文明集镇”良好形象。

大昌汗镇党委、政府非常关心贫困弱势群众的生活,对全镇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分类排队,建档立卡。先后下拨扶贫救灾款项32000元,保证了全镇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全面开展了结对子、一帮一、“认穷亲”活动,增进干部与贫困群众的密切联系,替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采取传授技术、劳务输出等措施,寻找致富门路。逐步完善了对低收入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制度,积极申报农村特困大病医疗救助8户,积极争取25万元资金,针对性地援助特困残疾人员28名。

认真落实民生资金,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收入增长。2009年,该镇共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及农民低保等资金165万元。对涉农资金及救灾、救济、扶贫资金,分文不截留、不挪用,及时、全额到位。此外,从2009年起,全镇35周岁至60周岁群众的养老保险及全镇群众合作医疗费由镇政府资助上缴,使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新型养老保险投保率全部达到100%。

镇党委书记杨双林说,“不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促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地方社会的繁荣昌盛,确保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和共同进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和尺码。” 

用发展的成果保稳定,用稳定的成效促发展。大昌汗镇政府郑重承诺,听百姓最想说的话,想百姓最关心的事,办百姓最需要的事,做百姓最贴心的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府谷县大昌汗镇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关注民生,以构建和谐乡镇为目标,把大昌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西部“明星乡镇”。

文图/何乃平 郑永峰

新闻推荐

府谷警方抓获两名网上逃犯

本报通讯员玉峰王勇报道两名雇用司机将车主农用拉煤车盗窃变卖,府谷警方千里追捕。日前,两名上网追逃的盗贼被府谷警方抓捕归案。2009年11月18日,府谷县公安局接到王某、赫某报案称,各自的农用拉煤车...

府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府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