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视点 让绿色带来更多“红利” 陕西省代表委员共话植树造林

陕西日报 2018-03-12 07:23 大字

本报记者陈艳周明齐小英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拂面,杨柳依依。

去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三秦大地变得更绿更美:陕西完成营造林719.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05.4万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有了新要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

3月12日,我们又迎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这播种的好时节,陕西省代表委员聚焦植树造林,建言献策。

放宽政策

扩大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定边县定边镇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部分内容很关注。

34年来,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治理荒沙25万亩,在号称“死亡之海”的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1999年,陕西等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石光银说,近20年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变,但与全国相比,仍然比较脆弱。

“在巩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基础上,应放宽政策,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这位著名的“治沙英雄”这样建议:“可以将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接壤带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水源地、严重沙化及受污染土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

为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调动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石光银建议,应该将退耕还林还草每亩补助标准和年限提高到和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同样的标准,保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

众人拾柴火焰高。石光银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参与治沙造林,为美丽陕西贡献力量。

发展苹果产业

为黄土地盖上“绿被子”

“1999年以来,延安累计退耕面积达1077万亩,生态环境发生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全国人大代表、延安市市长薛占海介绍说,过去人们印象中延安荒山多,如今植被覆盖度已达到81.3%,森林覆盖率达到46.35%。

苹果产业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还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果。薛占海告诉记者,延安通过发展苹果产业,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又给黄土地盖上了“绿被子”,改善了生态环境,治理了水土流失。

薛占海表示,下一步,延安将推进“陕北高原大绿化”,加快1000万亩常青生态林建设,完成造林50万亩。抓好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群建设,推进桥山、黄河国家公园前期建设工作,逐步实现13个县区森林公园全覆盖。加快城乡居民居住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园林绿化,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是景的“大花园”。坚持封山禁牧不动摇,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延河综合治理和黄河西岸生态整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动员全民植树

塑造城市“高颜值”

“植树造林让渭南市旧貌换新颜,大大提升了城市颜值。”全国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高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渭南市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300多万人次,栽植树木超过1000万株,市民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风尚基本形成。

高洁介绍说,在城区,渭南市通过广泛植绿、认建认养等形式,组织市民对城区道路、绿地广场、机关单位庭院和周边台塬进行绿化,营建道路景观林带、环城林带、城边沟塬防护林,加快和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化。在乡村,渭南市大力开展村庄路渠、庭院、巷道等绿化,推进厂矿企业、园区营区绿化,因地制宜植树栽果、种草种花,打造生态绿色的居住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市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引导市民大力开展树木管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保护森林资源。”高洁说,渭南市将广泛动员市民为全市“添绿”作贡献。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定边县纪委紧盯时间节点 吹响“四风”监督哨

本报通讯员张丽王粼报道“每到节点,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四风\’问题易发高发,必须盯紧盯死,抓完元旦抓春节,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抓下去。”这是定边县纪委2018年全体纪检干部大会上的一幕。春...

定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