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多样化,榆林铁腕应对
本报记者 霍海澎 实习生 丁金丹
污染源多样化,治理刻不容缓
“可以说,今年是我们环保工作面临挑战最严重的一年。”10月15日,在2014年榆林“塞上环保世纪行”定边县座谈会上,该县环保局局长郝耀泉说。郝耀泉的压力来自于今年7月被媒体曝光的定边县郝滩镇蒋峁则村污油泥倾倒事件,尽管事件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但其背后折射出的环境污染压力却有增无减。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资源开发进程的加快,榆林从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到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环境污染源开始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首先是榆林特色鲜明的火电、兰炭企业对于大气、水源的污染难以根治;其次是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城市燃煤锅炉气化改造、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机动车尾气治理等方面,都是难啃的骨头。”榆林市环保局减排办相关负责人说。
污染压力的增大,使得有一段时期,国家环保部暂停榆林市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成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过的一道槛。
多措并举,向污染企业“亮剑”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年初以来,榆林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夯实工作责任,不断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亮剑。
榆林通过罚款、停产等多种方式,频出重拳,治理重点污染企业。今年5月,榆林市环保局向工艺落后、没有脱硫脱硝装置的长庆油田分公司水电厂靖边天然气发电厂下达了停产通知书。
今年8月以来,榆林市开展了2014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榆林市环保局共组织开展了固体废物、畜禽养殖、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医药制造行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国控企业重点污染源等专项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2000多家,立案查处违法企业上百家,累计罚款2500多万元。并对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6家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向公安部门移交环境违法案件4起,向上级环保部门移交行政问责企业2家,取缔违法企业2家。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榆林市环保局还召开了全市违法企业集体约谈会,让企业代表就自己的违法行为进行检讨,责令企业进行整改。
此外,榆林市人大组织的“塞上环保世纪行”活动,采取记者组团到各县区采访的形式,也及时发现了一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事件,并进行监督曝光,增强了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
点线面结合,构建生态环境防护网
为了保护美丽家园,榆林在项目建设的同时,确保环保措施跟得上、把关严。在具体管理中,采取任务分解到点、管理线条化、治理污染源全面化的手段,构建生态环境防护网。
严把环境准入关是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根本。近年来,榆林市环保局建立了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倒逼机制,严格项目准入管理。不符合产业政策、工艺落后、污染转嫁、位于环境敏感区、不在规划园区、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基本做到没有规划环评的园区,入园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工业园区“两厂”未建成的,入园项目不予审批。在对污染企业勒上“笼头”的同时,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涉及民生、生态保护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主动介入,跟踪服务,协助业主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做到把关不设卡,服务不添乱,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在纵向管理上,今年初,在全面总结2013年减排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并印发了《榆林市2014年度环保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全市污染减排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等多个文件,将年度减排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区、有关部门及重点企业。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多次召开污染减排工作会议的同时,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减排工作定期开展减排专项督查,并进行通报;市委、市政府把污染减排目标纳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实施减排一票否决,对进展缓慢的县区和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和减排预警。
由于管控有力,措施得当,10月21日,随着榆林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验收,环保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除陕西省榆林市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限批的通知》,而这也是榆林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最好证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宗隆闫鹏飞记者李睿)近年来,定边县紧紧围绕“一控、两降、三无”目标,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制度,有效疏解了民怨、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
定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