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环保使命,一路奋力前行 广西生态环境部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余锋通讯员韦夏妮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从过去“慢繁等”,到如今开辟“绿色通道”效率大幅提高;对企业的管理从过去提要求多、发文件多,到如今主动上门“帮企减污”;经济发展从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如今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为可持续绿色发展夯实生态环境之基……记者近日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区生态环境部门找准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痛点”“难点”,科学精准综合施策,高效到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A效率高,开辟环评“绿色通道”
12月19日,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厅窗口处,一些刚领取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件的公司业主或委托人喜上眉梢。“审批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很高,我们很满意。”他们告诉记者,相比以前,如今,到生态环境厅服务窗口申请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只要提供申请书和环评文件,经法定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便可取得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批复,而且环保部门还容缺受理,在环评文件审批公示结束后,有的当天就收到了领取批复件的电话。
经济发展,离不开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是项目动工建设前的重要法律程序,同时也是一道重要的“过滤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从服务经济最密切的项目环评审批改革入手,减少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自我加压,不断提高审批效能。
“目前我厅本级依申请办理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56个依申请办理事项中42个事项实现‘只用跑一次’,14个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政务服务窗口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厅深化行政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网上申请、受理、审批,目前已实现厅本级依申请办理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并开通网上办理,同时采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数据共享,真正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办结408项,总体审批完成率69.5%。自治区本级审批办结49个项目环评文件,实现零超时、零投诉、群众现场评议满意度100%,每个项目平均实际办理7.63个工作日。与其他省区环评审批用时相比,广西在自治区本级环评审批效率上处于全国前列。
为了改变过去环评文件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作假的现象,今年以来,该厅修订《广西环评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建立自治区、市县专家库共享体系,为环境准入和审批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环评市场监管,促使责任心低下、管理问题突出、技术水平较弱的环评机构逐步退出广西市场,使广西辖区内环评文件编制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提升。
B服务好,“帮企减污”提质增效
今年11月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办的广西“帮企减污”下基层系列活动走进贵港市。
贵港市被誉为“中国南方板材之都”,全市木材行业企业累计3500多家,在行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面临产业发展污染治理水平低、技术落后和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本次活动围绕贵港市人造板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需求和难点,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分析我国人造板材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思路,为当地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良方。
广西自然资源丰富,但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占比高,产业劣势抵消了资源优势,环境治理劣势抵消了生态环境优势。这种形势下的生态环保工作异常艰难。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赢?“督企”和“帮企”,一字之差,却是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巨大变化。“督和帮并不矛盾,‘督企’是我们的责任,‘帮企’的目的也是腾出环境容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檀庆瑞说。
据统计,2016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帮企减污”活动以来,全区累计有146家技术机构、489名专家参加服务活动,惠及企业1780家。说起生态环境部门的变化,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炼公司负责人吴少华深有感触:“生态环境部门以前是提要求多,发文件多,现在是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多。以前见到环保工作人员是怕,现在感到很亲切。”
“帮企减污”活动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倒逼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尽快提升政策水平、技术水平,跟上国家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的步伐。作风转变带来了形象转变,过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绩效考评连年垫底,现在连续进入区直部门一类。
与此同时,为助力我区环保企业发展壮大、产业绿色发展,今年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还成功举办2019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并组织一批单位和企业赴香港、澳门等地参加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搭建展示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平台,拓展国际合作平台和网络,加强与全球先进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C攻痛点,夯实生态环境之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南流江为广西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丰富的独流入海河流,曾一度遭受污染之困,也成为制约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痛点”。
2018年下半年以来,针对畜禽养殖粪污直排这一流域首要污染源,我区生态环境等部门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以玉林市福绵区、博白县为重点和先行,广泛推行“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的低成本粪污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路子。通过这一创新模式治理,不仅改善了南流江水质,还利用沼液肥还田促进了当地农产品产量、档次和售价的提升,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深度融合、循环发展,修复了“绿水青山”,打造了“金山银山”。
2016年以来,我区先后投入近30亿元,持续加强南流江流域污染治理以及河道综合整治。其中,位于南流江流域的中滔环保产业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从开工建设到开始投产,推动流域内传统服装水洗企业“退城进园”,采取先行建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方式对企业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治污,打破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循环怪圈,通过环保要素的优质供给让一个濒临淘汰的产业起死回生、做大做强,同时吸引了东部地区产业向园区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拉动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赢效果。
近年来,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我区成立了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强化技术供给,完善信息平台,加密水质监测,指导资金使用,加强环境监管。今年1-11月,我区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6.2%,位居全国第3名。
此外,为深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去年以来,我区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加快推进南宁、百色、崇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截至今年11月底,308个项目中已立项270个,已开工建设230个,已完成验收37个,开工率74.68%;项目总投资约125.6亿元,已完成投资约56.34亿元。这些成果和进展,将进一步促进解决当前我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助力我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之路。
新闻推荐
玉林市二○一九年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公布 玉林道路交通事故略有下降
1月1日至11月30日,玉林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820起,其中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3951起,直接经济损失781.05万元;查...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