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那卜镇庞河屯: 150岁客家围屋,在沧桑守望中老去

玉林日报 2019-08-16 06:51 大字

三条横屋,九条走廊中轴线主屋……这座客家围屋气势恢宏,古朴沧桑。

从古围屋的一道门望进去,层层叠叠,古色古香。

庞正衡老师(左)向本报记者介绍这座古屋的历史。

由于年代久远,青砖的表层已经开始脱落,变得凹凸不平。

藏身乡村,掩映在浓阴丛中。在博白县那卜镇那卜村庞河屯新屋队,一座有15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这里有赏不尽的古韵,说不完的故事。

中原汉族府第风格 ,“三座九拖廊”

一座宅子的命运,就是一个家族的命运。

三条横屋,九条走廊中轴线主屋……这座围屋是客家人建筑生活文化的缩影。新屋队这座占地面积约4公顷的围屋,格局为“三座九拖廊”,即前后三进(三排)、共有九条廊道,是类似中原汉族府第风格的殿堂式民居建筑。它采用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主次对称,外形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主要特点是屋内厅堂多,天井多。据说当年在最兴旺的时候,屋内共住有庞姓家族的200余人。

走进这座围屋的大门,你会发现,可以在屋内任意穿行到任何一间房间。这也是早期客家民居的建筑特点:聚族围居,外紧内松。换句话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开放。在客家民居的建筑中,天井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中厅建有大天井外,按照居住的需要,还建有若干个小天井,以满足采光和排水的需要。在这座围屋中,厅堂两边的花窗图案,都是由一小块一小块的青砖拼成。地面也是用青砖铺就的,由于年代久远,青砖的表层已经开始脱落,变得凹凸不平。当你看到围屋里那些精美的木雕和隐约可以看到模糊的壁画时,也许还能想象当年这座客家古围屋鼎盛时的辉煌。

围屋至今150多年历史,主人曾为官

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庞姓客家人当年何以有如此财力建造如此规模围屋?

原来这里面还有故事。在这座围屋生活过的庞正衡老师介绍,这座围屋建于清朝,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现大部分房屋仍保存完好。这座围屋一直保持原样,没有改变过。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则是客家传统民居突出的共同特点。

据庞姓族谱记载,住在这座围屋的庞姓来祖 诚祖公官曾在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为官,赚到钱了就回来建房子。庞姓来祖起房子前,先请地理先生来勘探过风水,选中了一块“螺地”,说这里是一个“三螺饮水,丁财两发”的吉祥之地,于是大兴土木在这里建房。因为是客家人的原因,建造房子的时候,建筑的模式是参照当时广东大埔的样式来建造的。因为当时大埔几乎囊括了任何一种客家民居形式,有“客家特色民居大观园”的美誉。根据他们的财力和实力,建造了格局为“三座九拖廊”的围屋。据说这座围屋建好之后,对盗贼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曾经有强盗来这座围屋探过水,发现围屋不仅外面有厚厚的围墙和炮楼,里面也是四通八达,易守难攻,就没敢来这里抢劫了。

风景独好,“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传承好

客家围屋的门前,一株古老高大的杨桃树像卫兵似的守护着围屋,树上既有淡淡的红花,也有青青的果实,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村民们说,庞姓来祖到这里安居乐业之后,在房前屋后种植有许多果树。像荔枝、龙眼、菠萝、黄皮、杨桃树等,这座围屋的杨桃树结果有甜味、酸味两种,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远近村庄的村民慕名前来这里摘杨桃,曾经是一道风景。记者了解到,住在围屋里的庞姓客家人,一直恪守和传承“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精神,艰苦创业,勇于拼搏,在不同的年代中,涌现出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大有作为的能人,如庞作宏、庞正杰、庞维、庞昌、庞博、庞邦意、庞捷、庞邦强、庞邦成、庞强等。从这座围屋走出来的人至今已有256位,现在只有不到20人在老家生活,其他人都在外创业、读书、工作,只在逢年过节或者是老家办红白喜事时,在外面工作生活的人才都回来,聚在一起。这座围屋,才会显得热闹非凡。

从这座围屋走出来的庞正安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时代不同了,他们新屋队的庞姓人家也已基本搬离了这座古老的围屋,在村中另择地方分别建起了独门独院的现代楼房,告别了过去,过起了新的生活。但古老的围屋他们仍保存着、维持着,从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要拆房分地。但是,由于基本没有人继续居住和维修,沧桑风雨的侵袭之中,老屋已有一部分房屋损毁,甚至坍塌。这座150岁高龄的客家古民居老屋,正面临终老的命运。在这座古围屋住过的人,自觉自愿捐资修缮围屋。村里人也希望这座有历史故事的围屋能够完整保持下去。今年春节后,村民自愿捐钱。从6月30日开始,开始修缮这座围屋,希望能将这一象征当地客家文化和家族荣耀的古老建筑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最美教师胡玉芳: 用爱点亮山里孩子的心灯

▲胡玉芳给受伤的学生包扎伤口。“我们有新老师了!”“老师,你真的是来教我们的吗?”十二年前,因为孩子们的这两句话,年轻女教...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