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角 周雪莲 缝纫机里的大世界 帮扶农村留守妇女就业超200人
听到叫喊声,周雪莲从一排缝纫机岗位中站了起来,不介绍的话压根看不出她就是老板,衣着朴实,围着围裙,在平时,她就是这样跟工人们一起加工衣服的。
人性化管理,工人可以带孩子上班
记者发现,她的制衣厂有点与众不同。不是设备先进、厂房规模大,而是厂里的工作模式和氛围。记者注意到,车间里工作的几个母亲身边,都有孩子在睡觉,两张长椅子拼在一起,孩子躺在上面伴随着缝纫机的声音进入梦乡;一旁也有小孩在安静地玩手机,但没有影响到大人工作。
周雪莲告诉记者,她的工人大多是要照顾小孩的母亲,把孩子带来厂里上班,很正常。为了让留守妇女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既不用外出打工,又不误农活,还能照顾孩子,周雪莲因地制宜制定了灵活的按件计酬办法,即厂里的员工不用离开家门太远,也不用按时打卡上下班,工作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而且多劳多得。勤快一些的,每月收入3000元是很平常的事情,这样的工作对于镇里的留守妇女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所以常常有妇女来厂里询问。
回家创业帮扶留守妇女就业
年近40岁的周雪莲曾是博白县那林镇的一位民办教师,后来和老公一起到广东的服装厂打工。她心灵手巧,学东西上手快,在多年工作中熟练各种车工,还懂得了区分各种布料的质地、服装的款式定价以及销售信息,于是便决定自己开个服装加工厂。
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熟练的车工是各个服装厂的抢手货。当时用工荒已经慢慢显现,要找到一个好用的工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招聘熟练车工和稳住她们在厂里安心干活,是周雪莲接服装加工订单之外的首要工作。周雪莲发现,每年春节后再回厂工作的工人在不断减少,而厂房的租金和人工费却在年年上涨,经过深思熟虑,她做了另一个大决定,即把厂子搬回老家那林镇。
“在那林镇,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了,有很多留守妇女在家照顾小孩或者老人,她们有劳动力也有一定的空余时间,是服装加工工人的很好人选。”周雪莲说,2012年她的制衣厂在那林镇正式投产,解决了用工问题,厂房租金和人工钱等费用也比外地低,而且自己也不用背井离乡了,还能为家乡经济贡献力量,是自己正确的选择!
回款困难也不能拖欠工资
周雪莲厂里的电动缝纫机和电脑缝纫机设备,比以前老式的缝纫机先进,镇里很多留守妇女没有接触过,因此每个新工人到来,周雪莲都要手把手地教她们操作电动缝纫机。为了让工人们尽快熟练又尽可能的少出差错,周雪莲这几年都是接一些低端服装的加工单。虽然利润很低,但是一批批熟练工人就这样慢慢地培养出来了。
时至今日,周雪莲的制衣厂有了一定规模,在她的引领下,那林镇的制衣厂发展到了十几二十家,众多留守妇女在家门口找到了能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的工作。这几年来她帮扶了2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就业。
制衣厂是众多留守妇女的一片天地,所以,周雪莲努力做到每月按时给工人发工资。“最头痛的是追款,特别是年底。对方拖欠的加工费不到位,就影响工资发放。”周雪莲说出了心中的无奈,但拖欠工人工资的事,她不能做,这样也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因此,周雪莲都会想办法拿钱发工资。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供应商每件衣服的加工费又降了1元钱,而周雪莲支付给工人的加工费却没有变。
订单不断,回款及时,及时给工人发工资,是她现在最大的心愿。
采访手记:接触周雪莲,发现她是个里里外外都能吃得开的人,有着朴实却闪光的特质,她用自己在外学到的技能带回家里,给众多留守妇女提供一片发挥自身价值的天地。如今,她的老公负责在外面洽谈业务,运送衣服布料,她则负责厂里的生产管理。周雪莲,勤劳肯干能吃苦,创业有干劲,是新时代农村妇女的新形象体现。
新闻推荐
作为玉林市旅游文化发展年活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中重点推进的重大旅游项目之一的博白岭南西游记旅游景区,从项目立项、旅游规划评审到景区前期开发建设,一直备受外界关注。4月8日至12日,岭南西游...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