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特色农业滋润农民好日子

北海日报 2016-09-17 00:00 大字

管理员给芦笋检查病虫害。 蔡文婷 摄近日,记者跟随“北海美丽乡村礼赞”采风组来到铁山港区南康镇高田村委牛根芦村、银海区福成镇宁海村委平新村,发现村民生活殷实、村容整洁、村风和谐。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原来发展特色农业是他们过上美好生活的一大“法宝”。

2014年被评为北海首届“文明村”的牛根芦村,曾是人们眼中的“后进村”。蔡姨告诉记者,以前的牛根芦村,到处是杂乱低矮的猪圈牛栏,污水横流,又脏又乱。现在的牛根芦村,大家做饭都不烧柴火改用煤气了,彩电、冰箱、空调、小汽车更是成了大多数村民家里的标配。蔡姨乐呵呵地说:“现在生活可好过多咯。”

村支书介绍说:牛根芦村总人口498人,耕地面积1200亩,现已流转土地900亩。目前有两个公司农业基地落户村里,其中台商“广西新东阳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种植芦笋;“广西瑞特种子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甘蔗良种繁育、玉米良种制种、水稻良种制种等。记者跟随村支书来到芦芛种植示范基地,只见一行行芦笋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芦芛种植示范基地管理员王超介绍到,芦笋是一种价格比较高端的农产品,市场零售价每公斤最高可达四五十元,示范基地产的芦笋全部销往台湾和上海等地。公司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向村民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种苗费用在收获芦芛时扣除),以保证收购等方式带动芦芛产业的发展,帮助村民实现更快增收。

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出钱把村民的土地租下来,引进新的经济作物,再以每天80至100元的工资聘请村民耕种。村民每年除收取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实现就近就业,随着种植基地扩大发展,部分村民也开始尝试种植,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支持、销路。今后,牛根芦村群众的钱袋子可是越来越鼓了。

来到银海区福成镇宁海村委平新村,映入眼前的是崭新的篮球场,一栋栋洋房的墙壁上描绘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树荫下一群村民在休憩,一对妯娌在有说有笑地赶制一幅十字绣。

村支书介绍说,平新村是水库移民村,村民于1969年从玉林市博白县搬迁而来.以前全村人均土地少,收入少,村民生活非常贫困。现在的平新村是北海“万元村屯”创建示范村,人均年收入达18000元。仔细一问,村民生活收入水平之所以能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大棚种植的发展,现有的55户村民中就有50户发展大棚种植。

村支书还介绍到,宁海村委是银海区果蔬产业(核心),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北甜一号哈密瓜)。示范区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采取了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农村经营新主体参与,科研单位支持的方式进行运作,现已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果蔬大棚3000亩,主要种植哈密瓜、辣椒和青瓜,每年种植两造,每亩年产值达3万多元,每亩年创纯利润2万元以上。

将闲置土地盘活,流转部分土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方式来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北海许多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发展产值高、效益好的特色农业,成为农民过上甜蜜生活的好路子。

新闻推荐

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16日,博白县妇女在瓷器车间作业。近年来,博白县大力发展重点龙头企业,编织、制衣、瓷器等16家玉林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带动周边城乡78000多户农户就业,工人月均收入达到2000多元,熟练...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