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翁义务守林十九载
老人出门巡山巡山时,庞老会顺便修理杂枝。老人在厨房里生火做饭。2012年,新中国第一代垦荒者、全国首届劳模、88岁老人、义务守林15年,当所有这些关键词集中在庞祖玉身上时,往日苍茫寂静的云开大山火了:中央、自治区、玉林等各级媒体记者纷纷前往山中探访这位老人。4年光阴转眼逝,令人敬佩的是,今已92岁高龄的庞老依然结庐深山、独守老林。
白云深处简陋小屋
3月3日,初春的阳光倾洒大地。记者再次前往博白县云开大山,抵达山脚,抬头望去,蓝天白天下,一座掩映在树林间的小屋露出轮廓。这是一座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红砖小屋。此时木门紧闭,庞祖玉已经出门巡山。
在屋前等候多时,远处出现了一位老人瘦削的身影。老人右手拿着一把镰刀,左肩挑着一小担扫把草,看见我们,热情地打起招呼。巡山一个上午,老人渴了,走进屋里喝了几大勺米汤。
眼前的庞老,与4年前无异:眼窝深陷、皱纹密布、全身消瘦,双手的皮肤是老树皮般的褐色,与记者握手时,双手有力,仿佛让人触摸到他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惊奇的是,92岁高龄的他眼里光芒闪烁。
阳光透过树叶照了进来,借着阳光,屋内的摆设隐现在记者眼前:左边是一张木床,挂有蚊帐,铺有被褥;正面是一张木桌,上面堆放着平时用的杂物;右边是一张小饭桌,上有锅碗瓢盆。一切物什都显得陈旧。屋外还有一间小厨房,内有一个火灶、一堆干柴。房前挂着一个菜篮,里面装有苦麦菜、白萝卜。
退而不休巡山不止
庞祖玉是广西农垦长春国有农场一名退休工人,每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纯朴执拗的庞老认个死理:既然领工资了,就要做点事,不能白领这份钱。为了便于护林,他不顾家人劝阻,在山上建起这座红砖小屋,从此独守山林。这一守,就是19年。
山里晨曦微露,虫鸣鸟叫。与往常一样,庞祖玉睁开惺忪睡眼,打开房门,深深地呼上几口新鲜空气。简单洗漱后,他草草喝下几碗白粥,戴上草帽,穿好水鞋,肩挑柴棍,手拿弯刀,出门巡山。庞老每天的工作只有一项——巡山看护林木。早晨出门,中午返回,下午再出去一趟。
农场有10名安保人员,每天巡山查看、防火防盗。庞老也知道,可他还是要上山走走、看看,修砍杂枝。若有人砍树,他要制止;看到枯草枯枝,他要清除。
说话间,老人露出孩子般自豪的神情说,附近农村的山岭没少被烧,可农场的从没被烧过。巡山的间隙,他用镰刀割些山中的扫把草,晒干后制成扫把拿到圩上卖。价格他毫不在意,经常直接送一担扫把给学校。
老人的分享与快乐
前几年,庞老还会在山上种些木薯、红薯、芋头和各种蔬菜瓜果,每逢收获季节,他把采摘回来的“战利品”分成一份份,巡山时带上,顺便送给附近贫困村民。老人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些都是大山给的”,就像他拒绝农场送来的慰问金一样顺理成章,“我有钱,不用给我”。
大山给了庞老收获喜悦、付出的欣慰,还是他情感的寄托。这里有翠绿的山林、清凉的山风、甘洌的山泉、悦耳的鸟叫虫鸣。更重要的是,他参与开垦的每一个山坡,踏出的每一条小径,对他都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在他看来,每天的巡山就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于是,在人烟稀少的云开大山深处,就有了这么一位快乐的老人:头戴竹笠,手拿镰刀,肩扛长棍,哼着小曲,自得其乐地行走在山林之间,丝毫不理会岁月的长短快慢。
记者手记
4年过去了,92岁高龄的庞老还是一如既往:结庐深山、守绿护林。老人是朴素的,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却用一辈子的坚守去书写自己对山林的依恋、对劳动的热爱、对国家的责任、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人生的理想状态,老人不懂深奥的人生哲理,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诗意地栖居”。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