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力楼”使命将止 致念不休

玉林晚报 2016-03-15 09:42 大字

历经风雨沧桑,"王力楼"即将完成其载负的使命教学楼大厅那些投稿箱曾是学子们激扬文字、挥洒才华的平台教室前的廊道是学子课间休息的场所那口锈迹斑斑的老敲钟见证了"王力楼"辉煌的34年"品"字形的新教学楼将更注重现代化教育元素今年2月底,博白县中学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了《使命将止,致念不休——博白县中学关于拆除旧教学大楼致校友书》,迅速引起博白中学校友的关注,尤其是曾在这栋教学楼学习过的学子们的怀旧情怀更是一下子被点燃了。

日前,记者走进这栋令万千学子魂牵梦绕、经历34年风雨沧桑的老教学楼,深切地感受得到,这里留下了一代代学子走过的足迹,记忆着无数学子求学的艰辛,求知的渴望,求真的执着,以及收获的喜悦。在这里,学子们遇到了自己的良师和益友,用拼搏的汗水,无悔的誓言,书写瑰丽的青春。

题着博中校训的“王力楼”显龙钟老态

据了解,“王力楼”始建于1980年,于198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其设计水平、功能和工艺,在当时是博白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栋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7间教室,是当年博中最重要的一栋建筑,因为校友、世界著名语言大师王力先生题写校训“任重道远,继往开来”,被称为“王力楼”。

据说“王力楼”建设时,市场上钢材稀缺,后来是一位在柳州工作的庞姓校友听说母校建教学楼,于是主动找关系帮助购买的,这栋楼安装预制板时也是博白首次使用吊装的办法,创造了数个博白第一。最感人的是,当时的在校生也纷纷投入到教学楼的建设当中,肩扛手抬,一砖一瓦,寸土寸灰,凝结着上世纪70、80年代校友的辛勤汗水。

在博中建校90周年大庆,博白县中学北京校友会为祝贺母校捐赠铜马“一马当先”,激励在校学子奋发进取、勇于争先,铜马就坐落在“王力楼”的前面。

日前,记者看到,历经34年风风雨雨的“王力楼”在绿树掩映中,显得那样平凡而朴素,墙皮斑驳,长满青苔,久历风霜,已经变得苍老异常了,它的使命即将完成。目前楼内教室多处出现渗水漏水、墙壁发霉长草等情况。当时使用的钢筋已经膨胀老化、甚至断裂,电路严重老化,裸露在外,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窗户是没有防护网的玻璃平开窗,许多窗架已经锈迹斑斑,玻璃破碎。唯一的楼梯也被历代学子长年累月的踩踏已磨损变形,学生很容易滑倒。

“王力楼”承载了无数学子的梦想

博白县中学前身是清代的环玉书院,在当时是玉林五属中最大、最有名气的书院,汇聚了博白、玉林、北流、陆川、合浦等县的优秀青年,在清朝期间,共有进士15人,举人104人,其中较有名气的李承报授户部主事,为官清廉,深得百姓拥戴。1924年,在县立高等小学堂旧址创办“博白县立初级中学”,学校至此定名。建国初期,博白中学是广西四所省立重点中学之一,素有“桂南革命摇篮,白州文化先锋”的美称。1978年夏,县政府发文件,博中改办为“县重点中学”。九十一载春秋,博中英才辈出,培育了50000多名学子,其中有语言学家王力,作家秦似,骆宾基、彭会资,诗人罗征军,激光专家余金樑,经济学专家冯文权,国际纳米材料专家陈伟,国际科技发明家王贞良,水稻育种专家王腾金,化工专家黄子衡,医药专家莫始奎,稀土研发应用专家陈国才,林业杂交育种发明家苏兴仁,岩土工程专家包惠明,石油天然气专家罗伟中,体育管理研究专家刘江南,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应用专家罗牧,画家陈名流,教育专家高福桂等。

一位在博中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教学楼初次投入使用便是作为高考考场,博中首届毕业的学生就是在“王力楼”参加高考的,考取大专以上122人,重点大学36人,其中北京大学1人,清华大学3人,中国科技大学1人,此外还有中专55人,成绩列广西前茅。据不完全统计,期间,在“王力楼”就读毕业的博中学子超过10000人,其中考上清华大学35人,北京大学30人。

记者了解到,不少博白县中学的校友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打听旧教学楼拆除的时间,还通过QQ群、微信群、朋友圈互相联系,约定时间回母校看看,在曾经读过书的教学楼拍照留念,追忆往事。

新教学楼设计为“品”字形,80多个教室

“按计划,今年7月份就要拆‘王力楼\’了,在大楼的原址建起两栋新教学楼,与后面的一栋教学楼构成一个品字形,到时教室增加到80多个,功能更齐全,每层都有卫生间和休息室,具备现代教育的多种要素。”博中总务处的一位副主任介绍。

据了解,目前“王力楼”后面的一栋新教学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7月建成启用,“王力楼”也将在暑假期间拆除。

该校领导表示,拆楼前,会将王力先生的题字保护好,将来移到新教学楼上。

新闻推荐

博白交警排查出8处事故危险路段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