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采茶“戏”水长流 ——访桂南采茶戏传承人余晓东

玉林日报 2015-08-02 02:43 大字

余晓东,桂南采茶戏传承人,年近40岁但从事采茶戏事业已有20年。他参加演出的采茶戏曾获得多个有分量的奖项。采茶戏《找专家》、《清水塘边》分别获全国二等奖;采茶戏《春婆劝夫》获全区一等奖;采茶戏《茶山情》获全市一等奖。

手执扇子、载歌载舞、客家话唱起采茶戏……日前,在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记者见到了余晓东。当时,他正在和同事们排练采茶戏节目,除了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还悉心指导他人注重细节处理,规范各种动作,力求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显示出扎实的功底和采茶戏的神韵。

“我将竭尽所能,把桂南采茶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想看、想学、想演采茶戏。”排练结束后,余晓东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拧开水瓶喝了几口水,坐下和记者聊了起来,细说他对采茶戏那份热爱、执著和奉献。

从小与采茶戏结下不解之缘

桂南采茶戏传入博白县至今,已成为一个独具风格的艺术品种,根据其衬词的特点也被称为“吁嘟呀”,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在博白县城、乡镇、村屯,经常活跃着一些民间采茶剧团,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从小对采茶戏耳濡目染,看着台上精彩的节目,听着独特的乐器声,久而久之自己也有了浓厚的兴趣,期待着长大后能成为其中一员。”一颗采茶戏的种子早已在余晓东的心中生根发芽,他读书时毅然选择了戏曲专业,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夯实基本功、提高表演技巧。

毕业后,余晓东回到博白,进入了当时的采茶剧团,跟着团里的老一辈桂南采茶戏传承人陈声强学习表演,功底日渐深厚。

“那时,上午训练跑步、声音、碎步、身段等基本功,下午就是学戏排戏,基本天天如此,虽然比较枯燥,但是每天都在进步,很值得。”回想起那段岁月,今年近40岁的余晓东颇有感慨,他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昔日打下的坚实基础。

在采茶戏中找到乐趣和价值

“每当化好妆、穿好服装、乐器响起,整个人立即进入角色,小到一个动作细节,大到每个节目演绎,都努力做得更好,把精彩的采茶戏奉献给台下观众。”不管是哪场演出,不管是演什么角色,余晓东都演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逐渐积累了不少人气和“粉丝”,他也随之名声大噪。

余晓东向记者介绍,桂南采茶戏属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的“三小戏”,以锣、鼓、钹、木鱼等击乐和唢呐、笛子、二胡等器乐为伴奏,道具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等。表演程式以载歌载舞为主,念白多为韵白。唱腔语言多用客家话、地佬话、粤语,活泼、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通过不断吸取各地民间曲调,逐渐借鉴、融合、演变、发展丰富桂南采茶戏,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丰收喜悦。

“只有倾力把采茶戏的精髓演绎极致,才对得起培养自己的师傅、欣赏自己的观众、展现技艺的戏台。”长期以来,余晓东为桂南采茶戏作出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收获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的多个奖项。(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暑假,孩子怎么过”系列报道之三 体验生活,过不一样的暑假

“好累哦,不过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呢。”徐浩晖是东环小学四年级的小学生,今年暑假,他跟着爸爸回到兴业县高峰镇老家新李村当了一回农民,体验不一样的暑假生活。  &n...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