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 ——慈善办学者刘功明的“命运交响乐”

广西日报 2014-03-20 17:52 大字

本报记者 唐群峰

36岁的刘功明人生有着小说般的曲折情节。他右眼近乎失明,家境贫寒,幼时辍学离家,拾荒流浪,途遇浙江手艺人学弹棉花,后加入河南杂技团,再结缘少林高僧4年苦学练成“绝技”;他在家乡办起文武学校,收养了一批孤儿、寒门子弟,不仅免费提供食宿,还教他们学文习武,重铸人生……他尝尽苦难,却用阳光回报这个世界。

“绝技”

这是一所位于博白县城边缘的旧学校。铁门缓缓拉开,一位身穿橘红色少林武僧服的壮汉出现在门后。他头发很短,近乎光头,脖颈挂一串大佛珠,表情中有着练武人的刚毅。

说起“少林绝技”,他谦虚地说这只不过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气功。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他摆好架势,运功调试了一下气息,然后拿起了一根2米多长的拇指粗的建筑用螺纹钢筋,将钢筋的一头缓缓顶住下喉凹槽处,另一头由一个徒弟双手持顶腹部,脚下跨步站稳以作固定。

“嗬咿!”他一声沉吼,随即脸色涨红,双臂握拳拉开,全身绷紧,脚步向前、向前……那钢筋竟被他的喉咙硬生生地几乎对折顶弯……

正是凭借“喉弯钢筋”这一极具观赏性的“绝技”,他在2013年3月香港举行的国际武术节上获得单项冠军。

夺冠那一晚,成为他苦难人生中的最辉煌时刻。他说,那一刻他思绪回到了童年——那个因残疾而自卑、因贫困而离家流浪的黑瘦男孩。

流浪

今年36岁的刘功明出生在博白县大坝镇一个偏僻村庄,家境贫困,家中有七兄妹。由于天生右眼视力严重受损,他主要依靠左眼辨识世界。

读至小学五年级时,家中极度糟糕的经济境况逼迫他辍学离家,靠拾荒度日。这时,他只有10岁。

在那些流浪的日子里,他说自己“像一只野猫”在镇里乱窜,找尼龙纸等废品卖。天黑就胡乱找个地方睡,屋檐下、稻草堆里都是他的床。

直到有一天,镇上卖猪肉的周宝谋收留了他,这才结束了他挨冻受饿的生活。

但平静的生活只持续了两年。这个早熟的孩子知道,必须要学到一技之长才能谋生。因此,当浙江来的弹棉花手艺人路过镇里时,他告别周宝谋,跟团学艺去了。

师傅并不友好。刘功明用瘦弱的肩膀挑着几十公斤重的设备走村串巷,还要挨家挨户寻找棉被生意,而没有收获就意味着挨饿。

当他们走到广东高州一带时,他看到一个河南杂技表演团正在招工,于是果断离开了浙江师傅。

几个月后,当他跟团回到郑州,看见大街小巷到处贴着少林寺招贴画时,不禁怦然心动。他渴望靠练武成为一名强者。于是他离开杂技团,独行两天,到达登封。

当这个历经磨难的瘦弱男孩小心翼翼地敲开少林寺武校的大门时,释永帝师傅热情地欢迎了他。

还乡

4年苦练终有所成。当他迈出武校的大门时,已是一个18岁的小伙子。拜别恩师,他踏上了还乡之路。为节省路费,他一路卖艺一路走。

不久后,当多年音讯全无、一身少林武僧装扮、剃着光头、长大成人的刘功明突然出现在家门口时,“全家人都惊呆了!”

他脱下武僧服,开始了新生活。由于学来的功夫一时找不到用武之地,他只好买来弹棉花的器械,重抄旧业。不久后他结婚了,并在婚后一年拥有了一个女儿。

好日子没持续几年,女儿在3岁时被检测出患上了一种怪病。然后这个家庭在漫长求医中耗光了积蓄,而女儿的病情却未好转。

垂头丧气的刘功明意外看到了一张武术学校的招聘广告。校长对碰上一位落魄的“武林高人”兴奋不已,立即聘他为学校总管。

随后,神奇的事发生了。跟他在武校练武的患病女儿竟然在几个月后脸色红润起来,带去医院一查,几项主要指标接近恢复正常。

这让他感到万分庆幸,同时一个念头也冒了出来:要开一家自己的武术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通过习武健身。

3年后,他有了一定积蓄,也熟悉了学校管理,于是他辞掉工作回到博白,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办起了文武学校。

最早一批学生只有10来个。他带着孩子们到各镇一路表演一路宣传,逐渐打响了知名度,学生逐年增多。到目前,全校已有168名学生,以及10余名文化课老师。武术则由他亲自传授。

爱心

在各村镇招生时,刘功明经常碰见一些无人看管的孤儿,或者一些无力上学的贫困孩子。“这些孩子通常衣服破烂,全身脏而黑,一看就知道无人照料。”他说。

每次在问清情况和征得村里同意后,他就把孩子带回学校收养,免学费,供食宿。几年来,竟陆续收养了20名。在这些孩子眼里,刘功明既是校长,又像父亲。

10岁的孤儿黄仕兴不久前才被“捡”进学校。之前他跟70多岁的老爷爷相依为命,平时靠村民施舍饭食度日,衣衫褴褛。悲惨的境遇让这个孩子陷入严重的自卑和内向,在陌生人面前他一言不发,像只受惊的小兔。

“现在他最需要帮助的,就是重拾一个普通人的自信。”刘功明慈爱地抚摸着孩子的小脑瓜,沉重地对记者说。

在平时,这20个被收养来的可怜孩子在待遇上和其他学生没有任何差别,一起学习、一起练武、一起吃饭,简单充实的集体生活让他们慢慢开朗起来。

16岁的李明烨已经走出了人生的阴影。来学校的两年之前,他因贫退学后混迹镇里,差点染上毒品。现在他笑容灿烂,很懂礼貌。“没有刘校长,我现在不知成什么样子了。”他说。

尽管有孩子们的感激,但刘功明也有自己的难处。每个孩子每年花费在衣食上的最基本开支都有近5000元,这20个孩子的收养令他本就微薄的办校利润十分吃紧。为此,他只能依靠平时外出的表演以补贴开支。

“有什么办法呢?看到这种孩子我不能不管。那就是我自己的影子。”刘功明说,“我要让他们像一个正常人那样去开始人生。”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学武获得人生的自信及出路,刘功明经常组织团队外出参加各级武术比赛,“要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闪光”。在2013年3月香港国际武术节上,不仅他自己获得了单项冠军,另两名学生也获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除了在学校收养孩子,自己的特殊经历也令刘功明对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怀有深切的同情。经常地,他的爱人王金芝会发现刘功明不知从哪里带回家一个流浪人员,供其衣物饮食住宿,有时竟会让其在家呆个把星期,然后送上车费,看其干干净净离开。

对此,刘功明说,其实大部分流浪人员都是正常人,只因长期的流浪令其精神恍惚,连家都不知道在哪里,需要数天才能调整回来,“当年我自己就经常陷入这种状态”。

记者离开学校时,正值中午下课。孩子们欢快地涌出教室,拿起饭盒到食堂装满饭菜,就在大树下、乒乓球台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很羡慕他们。”看着这些孩子,刘功明说。

新闻推荐

博白成功化解84件信访积案

本报博白讯(记者/唐群峰通讯员/王迪生黄婷婷)“以前这段路上经常落满碎石,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轮胎碾过溅起的石头也容易伤及路人;现在干净多了,走路很放心。”博白县松旺镇居民冯少彬说。整治之前,省道21...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