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边远山区教育的守望者

玉林日报 2013-02-19 03:47 大字

在博白县黄凌镇这个边远山区的小镇上,有这么一位人民教师,他放弃自己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偏偏选择到黄凌镇初中当教师,他就是被称为“傻”校长的黄凌镇初中校长唐辉林。18年来,唐辉林一次次放弃调走的机会,一直不离不弃坚守在这所学校任教。2008年他上任黄凌初中校长后,短短几年时间,就让一个教学落后的一所边远山区学校脱胎换骨变美变靓起来。而他自己也把青春年华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职责和爱心,真情演绎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书育人故事。

受父亲影响选择当山区老师

唐辉林出生在博白县黄凌镇黄凌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幼家庭贫穷,但是他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成绩一直很好。当时,唐辉林的父亲原来在博白县城一所条件好的学校当教师,看到一群群山区孩子求知的欲望,想到边远山区学校缺少教师,唐辉林的父亲义无反顾放弃县城的工作机会,选择到全县边远山区的博白县黄凌镇初中当教师。父亲回母校执教的一举一动深深感染着他,也对他影响巨大。于是,他誓言发奋读书,将来像父亲一样回到家乡学校当一名教师,为山区孩子服务。

初中毕业后,唐辉林放弃报考重点高中,选择报考了师范学校,最后,他以优秀的成绩被博白师范录取。1994年师范毕业后,唐辉林实现自己的最初诺言,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家人的强烈反对,像父亲一样放弃留县城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黄凌镇初中任教。黄凌镇初中条件艰苦,那是开门见山,一出门就是上岭下坡,住的是漏雨的瓦房,教室的课桌破烂不堪,他毫不气馁,克服种种困难,一干就是18年。他说:“我的根在山村,为了山里孩子改变命运,再苦再累也坚持下去,也是最大的快乐……”

用心营造一个温馨的校园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抓教学质量,改善一个学校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唐辉林刚任校长的时候,学校教学大楼陈旧不堪,全校所有的教室宿舍都是破烂的木窗,校道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地上杂草丛生……为了改变简陋的学校面貌,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唐辉林校长爬山过寨,走访村民,倾听他们对学校看法和意见,当场拍板计划投资更换学校的所有木窗,装饰学校的教学大楼和加固学生宿舍楼以及美化硬化学校校园,以此改变学校软硬环境。

为了尽快筹到资金,唐校长经常劳累奔波南宁、玉林、博白等地拜访黄凌籍的经济能人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由于唐校长务实苦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他们,很快筹到所需资金。从2008年以来,投资30多万元来加固维修学生宿舍楼,投资6万多元装饰一幢教学大楼,投资3万多元硬化学校校道,投资十几万元把学校原来所有木窗门全部更换成铝合金门窗以及建设一个文化走廊……此外,为了节省开支,唐校长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时间,经常带领教师义务投工投劳,帮助学校彻围墙,平整硬化校道,种花种树,刷新门窗,修水沟等等。在唐校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黄凌镇初中绿树成荫,环境舒适的花园式学校,教学设施和规模基本完善,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用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

黄凌镇初中教学条件设施差,留守学生也特别多。但为了每位教师安心工作,让留守学生不失学,唐校长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都用自己最贴心的帮助和关怀呵护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让每一个教师安心于教,每个学生乐心于学。

山区的许多家长为生活所逼,他们把孩子留在家纷纷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学生”远离父母,有时候生病,有时候缺少生活费或遇到什么困难,唐校长用爱的阳光雨露温暖学生的心。该校有一位女学生黄某,前几年父亲得病离开人世,母亲远嫁异乡,留下她和弟弟全靠70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因为生活太困难,爷爷、奶奶不想送她上学读书。唐校长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帮他们奔走呼吁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终于让小黄同学回到了学校读书。

就这样,唐辉林凭着对山区学校的爱一直坚守在黄凌初中任教,用自己的汗水和爱心呵护着山区的教育事业。因为成绩突出,唐辉林校长先后被评为博白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玉林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新闻推荐

不断“复制”的幸福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