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玉林特色岭南文化的艺术鉴赏

玉林日报 2013-01-30 04:06 大字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本土文化是这个城市的精气神。2011年全国各省GDP前三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这种区域间的经济现象,给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本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凝聚力!众所周知,粤、苏、鲁三省皆为沿海地区,具备了率先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更重要的是本土文化的强大推动力--广东凭借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成就了“珠三角”;江苏依托海纳百川的“吴越文化”成就了“长三角”;山东拓展天人合一的“齐鲁文化”成就了“环渤海”。玉林毗邻广东,接纳岭南文化辐射而产生了本土文化,我们称其为“特色岭南文化”。得益于这种本土文化的力量,玉林人秉承了岭南文化“开放风气、进取精神、实利重商”的特质,尽管基本没有得到自然禀赋的青睐,但玉林经济总量在广西地级市中始终排在第一方阵。

 一、源自南粤,盛于本土

玉林古称鬰林,始肇于公元前111年。公元666年设鬱林州,公元996年,鬱林州由兴业古州肚迁往南流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鬱林州辖兴业、博白、陆川、北流。鬱林五属,名成俗就。清雍正三年(1725年),鬱林州升为广西直隶州。1912年升为鬱林府。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9日设立鬱林行政区专员公署。1971年设立玉林地区。1983年设立县级玉林市。1997年4月22日设立地级玉林市。

玉林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凝重厚实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辐射下,玉林本土文化不断与中原伌伌伌伌伌伌伌文化、边陲文化、海洋文化交融,“岭南都会”、“万商之城”、“创业之城”、“财富之城”、“中小企业名城”折射出玉林本土文化的兴盛,诞生了“源自南粤,盛于本土”的文化瑰宝——特色岭南文化。

特色岭南文化,是指在玉林地区发生和存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一定的活动规模,具有独特的玉林风格、玉林气派,并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它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以地区性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风景名胜、民风习俗、土特产品等文化现象为其主要表现形式。

 二、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特色岭南文化可谓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其核心体系包括玉商文化、侨乡文化和王力精神。

玉商文化是玉林商人在长期的工商贸易经营实践中创造、形成、累积、传承、创新而自然凝聚的精神、理念和传统的总和。“岭南都会”辉映着玉林商贸的繁华,“粤东会馆”倾诉着昔日粤商对玉林的衷情,“玉柴机器”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玉林商人的传奇故事。玉商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质: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的市场理念;善于模仿、勇于创新的经营之道。

侨乡文化是玉商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玉林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有海外华侨华人100多万人,他们的内在一致、价值聚合、情感皈依、思乡情结凝聚成绚丽的侨乡文化。其文化内涵与玉商文化相通,在特质上更加注重“抱团聚力、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王力精神是玉林的客家群体传承的文化精华。玉林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有200多万之众,博白县有客家人130多万,号称世界第一客家大县。王力是玉林客家人的杰出代表,有着“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等荣誉,他的卓越贡献和影响力升华为著名的“王力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玉林客家人中传承和发扬。王力精神的文化特质浓缩为“刻苦勤俭、开拓进取、重教崇文、念祖思亲、爱国爱乡”。

 三、繁花似锦,流光溢彩  

宗教文化古朴深邃。广西第一寺“觉果禅院”,南汉刘晟御笔犹存;全国道教之二十洞天都峤山,古时有九寺十三庙之盛;道教之二十二洞天勾漏洞,晋代理学家、医学家葛洪得道羽化之地;玉州云天文化城号称全国单体建筑第一,供奉弥勒佛坐像,高30米,重量600吨,瑞气缭绕,气势恢宏。

文举武将辈出玉林。兴业东山何以尚官至太仆寺卿,敢于挺身为海瑞直谏申冤,告老还乡后依然“植树修河山水秀;精耕细作物阜丰。”名垂《明史》;北流“复元”李绍昉,一副对联“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才压三江”。高山一村四进士,“北有江头、南有高山”;容县九军十八师,“东看奉化、南看容县”。“崇文尚武”是玉林淳朴民风的真实写照,也是玉林传承岭南文化、创造本土文化的力量源泉。

建筑文化典雅别致。“天南杰构”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三层三檐全为杠杆式铁犁木结构。木阁的神奇,在于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支撑重压,柱脚竟然悬空。真武阁轻盈灵秀,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堪称世界古建筑奇迹;谢鲁山庄仿苏州园林,依山势跌起而建,青砖沟壑,九曲回环,造型幽雅别致。山庄内有“琅寰式”式建筑——树人书屋,“安得奇书三千车娱兹白首;再种名花十万本缀此青山。”嵌在繁花仙草中的半山亭撰有一联:“若问前尘才到此山一半;寄语来者所期树人百年。”想必主人也深谙钱财、权势只不过是显赫一时,唯有文化才能流芳百世;容县民国将军故居,建筑风格与周围民居迥然有别。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建筑的特点,弧形拱门和雕饰线,表现出极强的立体感和艺术感。前庭多有清雅秀丽的庭院,花木鱼池点缀,环境幽雅恬静,建筑整体极具欧洲古典建筑艺术风格。

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北流自古“水土宜陶,邑人多以此业”,制陶工艺始于夏商,盛于北宋。产品以影青印花碗碟为主,“白如玉,击如磬”。清代,北流陶瓷产品遍及东南亚,乃至波斯。现代,北流陶瓷更是名扬欧美。北流陶瓷历经千年,孕育出流光溢彩的陶瓷文化,承载着玉林制陶艺人的奇思妙想、记录着玉林商人的全球足迹、反映着玉林特色岭南文化的兼容和开放。

民俗文化繁花似锦。音律方面,“玉林八音”久负盛名。玉林八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伌伌伌伌伌伌伌色,曲谱内容多以表现美好生活为主,在清末民国期间达到鼎盛,村村皆有八音乐队。一曲“大开门”吹遍玉林大地,仿佛是热情厚道的玉林民众在喜迎八方宾客。

戏剧方面,“采茶戏、牛戏、木偶戏、粤剧”各显神通。牛戏,亦称鹩剧、马戏或勾嘴,清末即有牛戏雏形。相传,兴业县莫甲元于清光绪年间以民间传奇《林月铃》为素材,写成戏文《鹅王帕》,插于舞唱春牛之中演出,成为牛戏的雏形。民国期间,莫甲元之子莫耀群在蒲塘乡创造南塘腔,对牛戏进行革新,吸收采茶、粤剧和南拳的精华,辅以玉林八音伴奏,终于形成了完整的牛戏程式。

民间信仰方面,崇奉神祇神诞甚多。佛教三圣、道教三清、儒教孔子皆拜;天后(妈祖)娘娘、寒山三圣、西山蓝爷、庞八娘、龙母娘娘、谭苏二爷共奉;玉皇堂、普庵堂、城隍庙、地藏堂、五显庙、雷祖庙、三清殿、孔庙、紫华庵、护龙庙、三教堂、三帝堂、关帝庙、文昌阁、魁星楼、文笔塔等供奉神明建筑众多,反映了玉林民间信仰文化的兼容性和融合性。由神诞庙会活动而形成的“跳傀堂”,又称跳鬼脚、跳庙、傩戏等,主要以“边跳边唱”为表演形式,神态各异、唱腔高亢,大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气势。福绵管理区的石和、樟木等乡镇的傀堂戏介于“舞蹈”与“戏”之间;博白县凤山傀堂戏则是一种更接近舞蹈的形式,即“傩舞”。

文学方面,清代女诗人“白州之花”朱玉仙的《画诗楼稿》,“其气清而膄,其体神而粹,其词温而雅,其旨深而远。”散文家和诗人王力《龙虫并雕斋诗集》,把原本平凡细碎的日常生活,勾画得趣意盎然、韵味悠长。现代“漆沙龙”诗社宣言:“漆诗歌写作是构筑在‘鬼门关\’之上的写作,是一种偏远的地方写作。”一群立誓“为生活上漆”的诗人,“始终以人生作文,以心性写诗,以文学立心。”玉林的文学活跃,成就了“天门关作家群”异军突起。近百人的文学创作团队,先后出版了100多部小说、散文、诗歌集,为广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根植于玉林本土文化的纯雅文学、乡土文学、通俗文学,对成长中的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震撼力和冲击波。

玉林特色岭南文化,晶莹剔透、深邃灵秀。在强盛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潮涌动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玉林特色岭南文化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华光。

新闻推荐

罗殿龙和博白大中村干部群众一同参加兴修水利和植树绿化活动

...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