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悠长的玉林民间艺术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玉林古属“百越”之地,西甄、骆越等部族为土著先民。秦汉以降,中原移民大量流入,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丰厚的文化财富。这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相碰撞、相交融,产生了既具有与中原儒学文化相一致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虽然烽烟不断,世代交替,但玉林民间艺术的血脉汩汩流淌,从未停息,不断创造和丰富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绚丽剧种采茶戏,璀璨古乐八音,越人遗风喃嘟嗬,粗犷天籁大山歌,祭祀舞蹈跳傀僮,图腾表演唱春牛……岁月悠悠,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已经注入玉林的水土,在玉林生根,一直在玉林这片土地上流传着。如今,文化已成为推动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每当茶余饭后漫步街头,你会为那一群群戏迷委婉动听的精彩演唱而驻足,那阵阵欢快的锣鼓、彩绸飘飘的舞蹈会让你身心愉悦。
桂南采茶戏于明朝末年从江西传入桂南,经与本地民歌、小调、方言、表演方式结合,至清代由民间艺人汲取南北各地采茶类艺术表演之长处,创造出集歌、舞、剧三艺之表演形式,成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茶文化为内容,多为喜剧、闹剧,通常由一男一女至二男四女组合表演。男角舞步明朗大方,潇洒幽默;女角舞步轻盈细致,情深含蓄。道具有钱尺、绸带、彩扇、手帕、茶篮等,唱腔语言主要是客家话或白话。通常以锣鼓、唢呐、笛子、二胡等为伴奏乐器,诙谐幽默,引人入胜。桂南采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林八音俗称“鼓吹”,为玉林传统民间音乐之代表,与《尚书·尧典》所说的“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相关。八音,是指八类乐器,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演奏。玉林八音由中原传入,经吸收本地民歌、小调及粤地音乐加以创新改造,以鼓、唢呐、锣、钹、木鱼、箫、笛、弦等为主要乐器。民间节庆、新居落成、婚娶、祝寿、迎神、祭祀等喜庆事,多以玉林八音助兴。玉林八音名目甚多,地方色彩浓厚,演奏形式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林古为百越之地,土著遗风犹存,其中客家人所称“喃嘟乐”,“五月节昂高头,七月十四挷大喉”,意谓端午节昂高头放纸鹞(风筝),中元节吹奏喃嘟乐。器乐喃嘟笛,以竹为笛管,以芦古叶结成喇叭口,置于笛管末端,状似唢呐。最大型之喃嘟笛,一人吹奏,一至二人捧笛角。中小型喃嘟笛,一人吹奏,左手把笛管,右手捧笛角。夜幕降临,四村八寨响起喃嘟乐,大中小型乐器同时吹奏,热闹非凡,悲怆动人。
木偶戏俗称鬼头戏、木头戏,为宋代流传下来之文化遗产。一般在农闲或喜庆节日演唱,普遍活跃于城乡。不同角色之木偶有不同脸谱,表情神态各异,配以乐器木鱼、钹、锣。剧目多取自古代通俗小说,可用多种方言、曲调演唱。开场白常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对于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功不可没。
唱春牛又称调春牛、撑春牛、舞春牛。其起源为越人先民之牛图腾崇拜和南方农耕稻作文化,借助牛型道具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此曲艺表演以两人分舞牛头和牛尾,男角牛公手拿钱尺,女角牛婆手拿彩扇及手帕。唱腔、台步男女有别,边唱边舞边说,也有其他配角登台。常以牛之勤劳形象起兴,以拟人化手法唱尽耕牛之苦楚,随后引入乡村邻里趣事及各种民间故事。唱腔流畅动听,语言风趣幽默,动作夸张诙谐,深受群众喜爱。
玉林山歌之结构形式一般为七言四句(也有首句三字引起),二、四两句押平声韵。语言生动,多用民间口语。常夹用双关隐语,广泛运用赋、比、兴手法。演唱方式为独唱、齐唱,亦可盘歌对唱。每首最后一句后三字则须有人合唱,俗称“帮声”。玉林山歌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一唱众和,领唱内容丰富、旋律性强;众人合唱“帮腔”旋律简单,但声势浩大、激情充溢,尤以玉林土话演唱更为突出。“喊我唱歌我就唱,浅水活鱼我起头;锦鸡混共南蛇伏,等我开笼(龙)引凤游!(众)呵……引凤……呵……游呵……”
博白客家排鼓,那排鼓架,古称栒虡(xúnjù旬据),形状似轿,顶部饰以字画雕刻,无底,奏乐者立于中间和两侧,抬着边走边奏,击鼓、敲锣的,立于中间,箫、笛等轻乐器演奏者在两侧。这种流动的大型器乐合奏,早见于《诗经》中的《大雅·灵台》:“虡业维枞,贲鼓维镛。”《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每当节庆,狮龙队后面,多架排鼓响起,喧闹翻天。
傩为古礼,孔子曾拱立于门口台阶上迎候“乡人傩”。宋代朱熹为《论语》中的“乡人傩”作注时,根据他当时的所见所闻而注为:“傩虽古礼,而近于戏。”至今博白客家称乡傩为“跳元宵”,特点是头戴面具,载歌载舞,旨在驱邪纳吉,娱人娱神。面具雕饰精美,有单层的、双层的,性格各异,俗称三十六副相。乡傩歌舞发展为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引起国际关注。
客家山歌为客家人在农事劳动中有感而发,缘情而歌,唱起来音节优美,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因客家话保留古代中原音韵较多,演唱别有韵味。“远看阿妹一枝花,黄瓜手臂绿豆芽;虾公看见就踢水,老蟹看见打翻车。”也有不局限于客家话演唱的,如“上山不怕膝头颤,撑船不怕急水滩,千重困难踩脚下,前面就是幸福山”。若用“一人唱万人合”之唱法,众人跟着合唱“幸福山”,便显示出一种排山倒海、惊天动地之磅礴气势。
玉林舞狮兼取南北之长,有“文武”之分。文狮动作舒缓平稳,表情细腻诙谐;武狮则动作威猛,矫健活泼。表演时配以锣、钹为伴奏鼓乐,给人以激情奋进之感受。博白客家民间舞的狮子,又称为古田狮或八卦狮。
玉林舞龙为一种祈福舞蹈。表演气氛热烈,舞龙动作多姿多彩,令人赏心悦目。在锣鼓与鞭炮声中大红龙珠上下翻飞,五彩巨龙左右狂舞,舞者自我陶醉,观者其乐融融。
玉林舞麒麟为一种喜庆的活动,佩戴道具,载歌载舞,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表演队4至7人,一人扮麒麟,一人主唱麒麟歌;其余或撑罗伞,或举彩牌,或司鼓乐。麒麟贺年,见人赞人,见物誉物,见事贺事;七言四句,随编随唱,好话连篇。
博白杂技融杂技、武术、气功、魔术于一体,技艺高超,妙趣横生,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传承创新中,博白县杂技团的《双扛竿》脱颖而出,于2001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博白杂技团不仅在国内巡回演出,而且代表国家先后到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南非、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成了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王牌精品。
新闻推荐
连日来,玉林市的产糖大县——博白县开足马力榨糖,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一车车白糖,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市场,空气中不时飘出一阵阵浓郁的蔗糖香。位于博白...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