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故居行
在风景秀丽的博白县岐山坡,坐落着我国著名语言大师王力先生的故居。近日,记者走进岐山村,感受王力故居的风貌,瞻仰一代语言大师王力先生。
小村庄背枕南流江,村后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村落四周,绿树环绕,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果树成荫,具有农村田园特有的淡雅风光。王力故居属于两进庭院,白墙灰瓦,收拾得干净紧凑,具有浓郁的南方客家人起居建筑风格。
王力故居设有龙虫并雕斋、翰墨碑林、王力出生地、王力著作阅览室、王力会客室、花厅院落等展厅,展示的内容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学、奋发进取的酸甜苦辣人生经历,也介绍了王力先生一千多万字著作的辉煌学术成就。十四箱书刻苦自学还没走进“王学书屋”,就听工作人员说起王力先生“十四箱书”“坐红凳子”“喝墨水”的故事。一百年前的那个少年,该是怎样的刻苦自学呢?
王力先生出身寒微,父亲虽为秀才,但少年时代家境已败,14岁高小毕业后无力再读中学,只好帮助父亲打理杂务以维持全家生计。王力先生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20岁。那年,一位乡绅请他去当家庭塾师,由此机缘他得以到离家20里的李姓大家庭去教书。他在李家一间房子里发现了十四箱布满积尘的藏书。原来,李家先父曾上过广东著名的广雅书院,置下了这十四箱藏书。王力向主人借阅这批书,主人很高兴地答应了,因为这样可托王力保管这十四箱书。饱尝失学之苦的王力,借得这十四箱书,如获至宝,每天就埋到书堆里,精读博览,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依靠这批书,他和一些朋友发起“民十图书社”(是年为民国十年),书社同仁每天聚在一起读书,切磋学问,由此全村大兴读书之风。
如今,当年那十四箱书的仿制品还在,见证着一段关于王力先生,关于刻苦自学的故事。龙虫并雕著作等身在“龙虫并雕斋”,随行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龙虫并雕”的含义:既“雕龙”又“雕虫”。“龙”,指学术著作,“虫”,指文学作品和普及读物。这寥寥四个字,点出了王力先生治学的路径与风格:重视学术也重视现实人生,重提高也重普及。
王力先生既著述有《汉语诗律学》《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扛鼎之作,又写出了《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诗词格律》等通俗读物。扛鼎之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语言学界的巨擘之位,是士林所敬仰的雕龙缚虎之手,通俗读物则受到了一般读者的热烈欢迎,有的成了长盛不衰的畅销书。但是,这些普及性的知识读物,在一些沉浸于调素琴、阅金刚的学人看来,显属“雕虫小技”,可王力先生倾心于这类浅白但不失厚重,通俗而不乏深度的小册子,并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他曾说:“像我们这些研究语言学的人,雕起龙来,姑勿论其类蛇不类蛇,总是差不多与世绝缘的。有时一念红尘,不免想要和一般读者来亲近。因此,除了写两本天书之外,不免写几句人语。如果说我们写小品不单是为卖钱,而还有别的目的的话,这另一个目的就是换一换口味。”
王力先生刻苦勤奋,著作等身,这从“王力著作阅览室”里罗列的著述目录可见一斑。一走进阅览室,一股书墨香味扑鼻而来。阅览室面积不大,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工作证件、任命书,以及先生生前著述的书籍,书架上放了一些他从事教育和研究所需的古今中外典籍,写字台上有他常用的砚台和毛笔筒。在墙上,一张巨大的条幅上罗列了“王力先生著述目录”,著述按专著、译著、论文和译文分为4类,每类之中再按出版或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列。
据统计,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4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总计逾千万字。儿女成才夫妇恩爱王力与原配秦祖瑛育有秦似(王缉和)、王缉平、王缉国3个子女,其中长子秦似是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次子王缉平是广西医科大学教授;女儿王缉国为资深记者。
王力和夫人夏蔚霞共育有5个儿女。王缉志是著名民营企业四通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电脑专家;王缉思是当代著名国际政治问题专家,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幼子王缉宪为香港大学地理学系副教授。女儿王缉惠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也加盟了四通公司;王缉慈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力和夏蔚霞夫妇相濡以沫达半个世纪,他们相敬如宾,一生恩爱。在“龙虫并雕斋”的墙壁上,刻着王力于1980年春写给夏蔚霞的《赠内》诗:“甜甜苦苦两人尝,四十五年情意长。七省奔波逃猃狁,一灯如豆伴凄凉。红羊溅汝鲛绡泪,白药医吾铁杖伤。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从这首别致的情诗,可见王力夫妇的爱情历劫弥坚,年老益笃。
新闻推荐
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活跃党员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博白县委宣传部党支部于9月24日晚举行了迎国庆气排球比赛。通过这次活动,既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丰富了职工的文体生活,增强职工...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