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全国劳模的“荒野生活”
2月20日,记者来到博白县宁潭镇国有广西长春农场,在农场干部的陪伴下,翻过数座山岭后,在一个陡峭的小山头看见一条人工做成的阶梯顺势而下,这就是长春农场89岁的退休职工庞祖玉新近花了1个月的时间重新修建的台阶。记者将与这名全国首届劳模一起同吃、同劳动,体验这名被农场职工戏称为“山野隐老”的荒野生活。
爬上山岭,在一片树林中,记者见到了正在修理树枝的庞祖玉,这是一名长得黑瘦的老人,脸上挂满了皱纹,然而满头的黑发、厚实的大手让人感到老人旺盛的生命力。早上8时,他开始巡看大概有66公顷的树林。巡看这片山地,他要花近两个小时。这时,脸上已经有了细密的汗珠。在早上剩下的时间中,他会打理自己开垦的菜地,然后挖一些老木根来烧炭。这名面容普通得像一个老农的老人经历却不简单。1956年,这名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农垦职工,以高效的橡胶种植技术获得了首届全国劳模,在这前后数年时间,他曾三次进京获得国家领导人接见。
记者在与老人攀谈中了解到,他已独守深山15年。1997年已经74岁的庞祖玉向农场申请做义务看山人,日夜生活、劳动在深山中。前些年种树的重活他还一天到晚都干,随着年纪的增大,在农场领导劝说下,他才只做巡山一些轻松的活。老人巡山一丝不苟,看到一些杂枝马上砍下来。老人话很少,对于过去的光荣经历更不愿提及,只是当记者向他请教挖树坎的知识时,他的话闸子才会打开,还亲自示范。记者与他边走边聊。在绿水青山间,一会后,身体已是热气腾腾,丝毫不觉寒意了。
中午了,记者随着老人来到他10多改文风
年前搭置的简陋屋棚中,房中昏暗、阴冷。他今天的午、晚饭是早上就做好的,菜是青菜拌一些半肥瘦肉。这里没有电,更没有什么娱乐,他到了晚上8时就上床睡觉。简朴得近乎苛刻,也是他15年山上生活的本色。每月只有很少的时间下山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如果是夏天圩镇的人们会更少看到他,因为这时他只吃一些他自己种植的果蔬。“我们有足够的退休金,在圩镇有宽敞的水泥楼房,家人也非常和睦。但是老头总是说在家中生活不习惯,今年春节一家人团聚,只呆了两天他又独自回到山里去了!”专程上山看望老庞的老伴陈益珍无奈地抱怨着。“闲不住,闲久了会心烦体衰!”这是庞祖玉多年对人们“怪老头”的疑问的最简单的回答。
中午休息了一阵后,庞祖玉从屋子里抱出一大堆前些天收割回来的茅草,又开始扎起扫把。最近学校开学了,他要扎很多的扫把免费送给宁潭镇几个山区小学,这成为他最近最迫切的一项工作。这名生活朴素的老人对待特困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从不吝啬。几十年来,庞祖玉老人赠送自己种的木薯、红薯、芋头和烧的木炭先后给1000多贫困户。记者说他实在太好心了,他有点不好意思,“这些东西都是大山给的,我一个人用不完,所以必须转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下午4时,记者挥手告别。走了很远后再回首,老人与小屋子已经完全隐没在大山的一片葱绿色中。“老人是一名真正的大山之子,他爱劳动,爱农场,爱大山,爱这里所有的一草一木,所以我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说‘大山生活,我最快乐最健康\’的话了!”农场副场长李俊说。
新闻推荐
35白县组织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我们一起学雷锋”惠民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各种贴心、实用的服务赢得了过往群众的纷纷赞扬。此次活动由博白县委宣传...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