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增投 扩量 提质 加速

广西日报 2012-01-11 20:00 大字

覃定坚

近年来,广西坚持“增投、扩量、提质、加速”八字方针,锐意进取,推动文化产业以五大态势迅猛发展。 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

集群发展催生规模效益

在布局上,广西对文化产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博会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业重点在南宁、柳州、桂林集群发展。目前南宁软件园入驻企业393家,年产值30多亿元,其中动漫企业15家;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30家,其中动漫企业11家。新闻出版业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龙头,进行规模化经营。将建的广西文化产业城,是全区面积最大、聚集大型项目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其他市县以“一地一品”模式发展优势文化产业。

在方式上,以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主,进行集约化经营。目前广西拥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个。截至2011年底,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资产总值4.5亿元,年经营收入2亿元;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资产总值550亿元,年经营收入超过5亿元。

2

融合发展彰显文化潜力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趋势进一步凸显,文化产业不仅扩量,更加重质。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的最大亮点。特别是动漫产业,发挥高职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了产业发展。柳州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日礼物》在2011年1月第五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上,荣获惟一动画类电影短片金奖,实现了我国进军美国好莱坞电影院放映三维动画电影短片零的突破。南宁九金娃娃动漫有限公司以互动式动漫游戏产品引擎技术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桂林力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迅猛,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去年推出原创作品多达19款。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多元投融资体系。广西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组建起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文化产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文化体制改革,为国有文艺院团实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提供了空间。全区116个国有文艺院团中,只有9个保留事业性质,其余院团已启动转企改制工作。2011年自治区发改委推出了第一批鼓励引入民间资本项目,拓宽了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渠道。据悉,在30多个重点文化项目中,已有4个完成招商引资,9个由国有非文化企业投资,4个有部分民间资本到位。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娱乐演艺和美术工艺品产业快速发展。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依托桂林山水和刘三姐文化,开创了我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会议、最佳休闲度假地推荐项目,“印象·刘三姐”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印象·刘三姐》自公演至今,门票收入近7亿元。靖西县抓住旧州旅游业蓬勃发展之机,发挥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绣球产业,目前产值近400万元。

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给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临桂县加大对历史悠久的五通镇农民画的扶持力度,形成了“农民为主体、政府当后盾、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道路,使之成为五通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镇有889户3200多人从事绘画行业,年产值达1.3亿元。

3

特色发展打造广西品牌

打好“东盟”牌,突出“人无我有”的特色。广西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交流频繁。自治区文化厅抓住机遇,打出“组合拳”。连续六届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使之成为中国-东盟文化合作的亮点品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经文化部批准落户南宁并于2010年揭牌。建立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文博交流合作基地,定期举办中国-东盟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轮办东盟国家文物展等。均已形成品牌,打响了名声。

打好文化旅游牌和民歌文化牌。以桂林山水为背景,由梅帅元策划、张艺谋执导推出了《印象·刘三姐》这一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发挥广西民歌文化优势,举办了我国第一个以民歌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民歌盛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拉动了南宁旅游、商贸、演艺等产业发展,被中国节庆协会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打好特色工艺美术牌。目前,钦州坭兴陶业、梧州人造宝石业、大化奇石加工业、北海贝雕业、合浦“南珠”加工业已蜚声国内外。靖西绣球、博白芒编、阳朔画扇、临桂五通镇农民画等传统民族特色手工艺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既是特色产品坭兴陶的生产企业,又是传承和发展“坭兴陶烧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

多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

在发展格局上,形成了大中小型企业并存的多元格局。以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广西演艺集团、广西新华书店集团等一批事业转企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和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龙头,28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中坚,引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这些大型文化企业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创新也逐步壮大,形成了大中小型企业并存的多元发展格局。

在发展体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民营企业逐步挑大梁,担当重要角色。政府起引导、市场起主导作用。这也是广西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广西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多数为民营企业。8个自治区动漫骨干企业,全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给广西文化产业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5

外向型发展凸显八桂影响力

广西重视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以港澳地区、东盟为重点,开拓国际市场。有1500多年历史的梧州六堡茶走俏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并成功亮相美国。桂林《漓江梦幻》“天天演”项目已达成整体输出到越南胡志明市的协定。柳州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与印尼、马来西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与越南、缅甸、老挝等国的代理商共同开拓东南亚动漫市场,产品远销美、德、俄等国,2010年境外收入5亿元。

2011年,广西杂技团在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演出70多场次,玉林市博白县杂技团赴美国芝加哥演出60多场。2011年12月,北海歌舞剧院赴斯里兰卡演出《碧海丝路》,赢得广泛赞誉。应斯方要求,加演两场,再度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据悉,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广西开展对外文化活动共计263起4492人次,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向海外展示了广西文化的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民族文化显气派

本报记者罗劲松发展具有广西气派、壮乡风格、时代特征、开放包容的和谐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八桂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标指引下,10年来广西...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