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严是祸松是福?
主持人火树:每个时代对老师的要求都会有不同,每个时期的老师也都会有不同的烦恼,但不管时势如何变化,教书育人始终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不能因为个别学生家长的蛮横无理就因噎废食,若老师有“严是祸松是福”的观念,受害的不只是大部分的学生,老师也会越来越难当了!
教育不能走极端
邓海丽(博白县第三高级中学政教处):中国教育的一些弊端让人忧心忡忡,要么出现老师辱骂、体罚学生的极端不良现象,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么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过错不管不问,这样做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教育现状,值得大家思考与反省。
老师不管批评还是严格管教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好。一些学生抵触老师的批评教育,个别小题大作的家长兴师动众对老师责难,老师不可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有了切肤之痛,一些老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管教学生“缩手缩脚”。哪棵小树苗不剪枝能成材?缺失了老师的批评与引导的学生,能健康成长吗?怕得罪不起学生及其家长,就不敢管学生,甚至“因噎废食”,毫无疑问,这样做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这样的教育制度,毁了下一代。
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坚守教育者的良心
庞岸萍(博白县水鸣中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便是传授学生知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指引学生行走正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果教师因为一些家长的无理责难与打击,便只管传授学生知识,却不管学生的道德行为,放弃了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敢怒不敢言,任其自由发展,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怎么发展?作为教育战线的第一人,教师任重道远。对于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要适时教育,但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孩子是父母的宝,因此,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与孩子的家长做好沟通。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教师应该保护自己的人身利益,但也要敢于直视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帮助学生改邪归正,坚守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做到无愧于心。
沟通赢得信任
韦琼略(玉林市第十二中学):首先明确一点:教育一定要有惩罚!社会上有好人也有恶人,因此需要法律,需要公检法这些惩罚系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学校既然是社会的一部分,那么有惩罚存在合情合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数时候都会侵害到其他学生的权利,当思想教育已经不起任何作用的时候,为捍卫其他学生的权利,惩罚就是必要的。
那么,在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应当如何操作才能降低风险又能达到教育目的呢?实施惩罚最大的阻力来自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变成了纵容。要消除这股阻力,必须要在平时多跟家长沟通,先做通家长工作再做学生工作。对于那些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更是要一开学就跟家长保持联系,出现问题要反映,有进步有成绩更要及时汇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感觉你是真心关心他的小孩,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必定会积极配合处理。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讲讲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难处,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此外,处理违纪学生也需要技巧,有时候不一定要班主任亲自出马,可以借助班级的力量去批判他,让他感觉是对不起其他同学或者整个班级,而不仅仅是班主任。
做好自己本职,问心无愧
史秋兰(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广电09班):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一个对学生太过严厉,动不动就板起脸来斥责学生的老师无疑是不行的。同样,一个对学生过于松懈,爱管不管的老师也是不可取的。前者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乃至厌恶,而后者的行为很明显就是不负责任。这就要求老师们做到因材施教,松严有度。孔子门徒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被誉为“万世师表”,其中就得益于他的因材施教。不管“严”也好,“松”也好,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的,我认为,身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做,哪怕会招致祸端。因为自己——问心无愧!
对学生的管理要"严"也要"爱"
文月珍(玉州路266号—602房):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尊重学生——严之有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有不同看法的问题,我们老师要耐心的指导,尊重学生的看法。但对学生的错误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讲清道理的“严格要求”,学生是愿意去做的。要求学生做的事情一定要求他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但这前提是老师本身一定要说到做到,起到模范作用,让学生没有理由不听你的,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是在爱他们。
“授”与“受”,都要有理性的回归
陈媛(博白县新田政府):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现在的家长,更急于“爱子”,而忽略了“计深远”。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好心却干了坏事”。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学好,老师竭尽全力,甚至还有的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方法,狠抓猛管;另一方面,家长用《未成年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作为武器,动不动就追究老师的责任,让老师不好管。家长学生知法用法是一件大好事,证明我国的普法教育深入人心。但是,家长也要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应该统一战线。当然,我们的老师也要清楚:教育,是“巧妙”地施爱。所以,我们期待在“授”与“受”的活动中都有理性的回归。
下期话题预告:留守孩子偷盗成瘾,该如何教育?
留守孩子缺乏家庭的管教,偷盗成瘾,老师屡教屡败,一筹莫展——《留守孩子偷盗成瘾,该如何教育》?您对此有何良策呢?欢迎读者朋友提出自己的见解。来稿请限300字以内。截稿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学生偷盗成瘾,该如何教育
□梁锋
朋友小黄今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当地一所小学做语文老师兼当班主任。最近,小黄为了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伤透了脑筋。
小黄教的是三年级,班上有一个叫小强的男同学,近段时间以来,该学生经常偷盗本村村民的农作物。如田里的番薯、花生、甘蔗等。不管小黄用什么办法进行教育劝说,该学生就是改不了。该学生是一个留守儿童,一年前妈妈因故去世。目前,爸爸远在广东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家,老人年事已高,也管不住自己的孙子。
三年级,正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如果教育不到位,如果不能教育小强同学把“偷瘾”戒掉,小黄怕他最终会走上犯罪道路,从而害了他的一生。其实,该学生挺聪明的,学习成绩也还可以。可能就是因为缺少家长的管教,该学生就学坏了。面对这样一个偷盗成瘾的学生,该如何教育呢?小黄陷入了苦恼中……
新闻推荐
本报博白讯“真没想到,我们初三快毕业了,还能享用这么新的课桌椅。”这是博白县绿珠初中一位初三毕业班学生的肺腑之言。同在这段时间,博白县共有30多所中小学校像绿珠初中...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