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脚下有土 心中有民

玉林日报 2011-11-24 06:39 大字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我们一定能以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从兴业县山心镇新文村蹲点10天回来,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皓然写下了深情而深刻的驻村体会。

为让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从11月7日起,玉林市组织开展“百名青年干部驻百村”蹲点调研活动,派出105名青年干部,进驻玉林市105个最山、最穷、最边的村“安营扎寨”,用10天时间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农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亲身感受农民的艰辛生活,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求,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

 机关干部沉到农村沾“泥土味”

“青年干部要强化感恩和反哺的情感,走出机关,沉到农村,把农民群众当自家亲人,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一起感受困难与艰辛,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11月7日,在干部进村蹲点前的动员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常官语重心长地说道。

为使活动取得实效,不打扰农民,不给群众增加负担,市委组织部对全体干部“约法三章”:不准事先“踩点”,自带行李铺盖,必须全程驻村,一律吃农家饭、睡农家床,每人每天按不低于30元的标准向农户交伙食费,每人必须走访10户以上人家,结交一两位农民朋友,联系一两名基层干部,每天写一篇驻村日记,写一篇心得体会、一篇调研报告。

山区边远、贫困、落后,10天住下来后,干部们苦百姓所苦,忧百姓所忧,深深为衣食父母的艰辛困苦所震撼。“名叫白(北)流归博白,人口不多面积大;汽车没有步行快,出县容易进城难;家中小孩老人带,山泉自流进锅台;杨梅熟了野猪采,物价总比县城贵;三个蚊子一盘菜,草帽盖着地一块;竹筒当做水烟袋,姑娘个个都出外。”这是市住建委副主任周默在博白县黄凌镇白流村蹲点时总结出来的“十二怪”,道出了当地的贫困现状。

城里干部直接住到农户家中,像农民一样起居、劳动、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来自农村,但从上高中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在农村连续住上10天还是第一次。”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卢森专深有感触地说。

105位干部在农户家中住上10天,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身份的界限,没有了刻意的客套,大家的平等和亲近自然拉近。对干部而言,这是思考问题、了解民情、谋划决策、培育感情的“好环境”;对农民来说,多年来头一回看见干部卷着裤腿下田,和大家围着吃农家饭,聊致富经……

“上山下乡的好干部又回来了……”一位农民说道。

10天时间里,在与农民零距离的接触中,干部们亲身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感受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的变与不变,看到了城乡发展的差距,了解到了农民对致富发展的渴望。

双脚沾地“走”出真情来

怎样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最好的办法就是,驻村后踏踏实实做10天的农民。 (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那林、英桥镇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