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转折有你相助
2002年9月,在博白县一山村初中,刚参加工作的我与《玉林日报》初次相识,不过那时我总是泛泛而读,不甚关注。2009年1月19日,《玉林日报》刊登了我的处女作《博白创建县级标准化工会》一文,没想到这小小的惊喜竟戏剧性地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
那是一段令我毕生难忘的日子。
2009年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时为县委宣传部的一干部,他在《玉林日报》上早已出名,那时我认为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变为铅字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我唐突地问道:“我也想发点文章,不知道可以吗?”“只要你够努力,就一定行!”他的话让早已心痒痒的我看到了曙光。
当时,学校已临近放寒假。回校后,我利用一切时间,开始谋思构想。可是在学校弹丸之地所写的稿件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每次写的稿件首先就被他就地否决。我不灰心,虚心向他请教,并找来所订阅的所有报纸,日夜进行研读,仔细寻找其中的诀窍。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获悉县总工会要搞活动。于是,我马上骑上摩托车直奔博白县城。经过近30公里的颠簸后,我不顾疲劳,奔向现场。冒冒失失而又语无伦次的采访,使得我思绪纷乱,不知如何下笔。我对拿到的材料进行反复精心研读,努力寻找突破口。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和策划修改,历时两天后我终于写出了初稿。这次他基本满意了,并把《玉林日报》一位编辑的邮箱给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投稿了。一天,两天,三天……日子过得焦躁难眠。
“你那篇文章发表啦!”1月19日,他电话那头的兴奋一下子电得我全身热血潮涌,我激动得泪花直冒。
第三天早上,报纸终于到达学校,在收发室我第一个就打开那份报纸。《博白创建县级标准化工会》——我的处女作赫然映入眼帘,我的名字果真变成了铅字,那个激动让我再一次热血潮涌,再一次眼含泪花。
“我还要继续写!”被激动冲昏头脑的我,马上说服爱人,邀上好友赶赴玉林电脑城,千挑万选后买下了一台“傻瓜”相机。
当时,农村里正到处张罗着过年,学校也放假了。我兴冲冲地拿起“傻瓜”相机,每天白天都开着摩托车到镇圩或村间转悠,甚至远赴县城采风。晚上,我又独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功夫不负苦心人。2月1日至2月23日,短短23天的时间,我又在《玉林日报》先后发表了《博白倾心打造文化之乡》、《开着小车走亲戚,感觉真好》、《博白县城寒假家教红火》等12篇新闻稿件,其中头版头条一篇,头版报眼一篇。
2002年农学专业毕业的我没想到自己当起了英语教师。此时,已工作7年多来的我没想到竟然能够在《玉林日报》发表文章。然而,让我更没想到的是,2009年7月下旬,我被县委宣传部领导相中,一下子被借调到县委宣传部新闻股工作。虽然与爱人两地分居,但爱人为我由“乡下仔”变成“城里人”也高兴地祝贺赞成。
为了不负众望,我天天跑县城、跑部门、跑乡镇采访,晚上精心酝酿稿件。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节假日、双休日,办公室的灯总是陪伴着我,每个晚上躺在床上时已是深夜十二点多钟。凭着这股冲劲,一篇篇稿件应运而生,《玉林日报》不断地为我奉上了芬芳。
24、11、13、23——这是我在日记本里记录下的2009年8至11月我在《玉林日报》发表的稿件数。短短4个月,71篇稿件,记录和凝聚了我的辛勤,我也因此当选2009年玉林日报优秀通讯员。
2010年,不辞劳苦的我又在《玉林日报》发表文章180多篇,其中重点稿达80多篇,这让我一跃成为2010年玉林日报十佳通讯员的第三名。
如今,争创十佳已成为我每年的目标,同时也成为我回报《玉林日报》的最好礼物。相信在新的征程上,我的明天将会更辉煌。
(作者单位:博白县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