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突然离世,家人捐献其器官救治了3人 帮助他人,也让父亲的生命延续
▲在实施器官获取手术前,医生为逝者举行告别仪式。
“一个生龙活虎的人,怎么就这样走了呢?”一周过去了,邻居依旧觉得马梦穗的父亲去世太突然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53岁。
他们一家是北流千千万万个家庭中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他们又是让人敬佩的家庭 在马国明确诊为脑死亡后,这一家人作出了捐献其器官的决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
突发意外
父亲脑出血脑死亡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后,11月2日,马梦穗把哀伤埋在心中,如常回到了单位上班。她告诉记者,10月23日中午父亲在家吃着午饭,突然觉得手和腿麻痹无力,于是打电话给她。“父亲一直以来的身体都很好,从未住过医院。在等120到来的时候,父亲的精神都还挺好的,说话中气十足,还在群里发着信息。送去医院后,第一次脑部检查显示,属于轻度中风,脑部出血量不多,静脉输液和吃药治疗就行了。当时家人和亲戚都守在父亲身边,父亲也很清醒,还时不时和大家聊着家常。不曾想危机突现,父亲陷入了昏迷,经第二次检查脑部出血量超过50毫升,便紧急进行了开颅手术。”马梦穗讲述着父亲的病情变化经过。
马梦穗清楚地记得,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左右,凌晨父亲从手术室推出来住进了ICU,医生告诉他们,未来48小时最为关键。一家人都在期盼着马国明能够熬过这个关键期,但是医生随后发现马国明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只能用呼吸机维持,脑部也出现了水肿,血压很低,医生让他们一家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脑死亡。
“住进ICU,最怕医生打电话,没有电话就是最好的消息,但医生一天内打了2个。”马梦穗说,医生对父亲脑部做了脑电图检查,发现没有了脑电波,经过专业的综合检查和评估,得出父亲脑死亡的诊断。
只为助人
全家同意捐献父亲器官
继续在医院用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病人生命迹象?还是放弃回家?或者是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如捐献器官?这些是摆在马梦穗家人面前的抉择。
“我们也是家属,能体会亲人去世的悲痛心情,懂得家人能够被医治好的强烈渴望。”因此,回到家中马梦穗和母亲商量了捐献父亲器官的想法。马梦穗的母亲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注射药物治疗,无论是从患者还是家属身份都能感同身受,因此母亲也同意马梦穗的想法。
“我爷爷80多岁了,去年奶奶也去世了,如今儿子去世,挺担心爷爷扛不住。”马梦穗纠结着该怎么跟爷爷开口,但又不忍心瞒着他,便让姑姑和母亲去跟他沟通。出乎意料的是,爷爷很开明地接受了器官捐献做法,在同意书上签了字。“爷爷说,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人死后不过一堆骨,能帮助别人就去帮。”于是,家人一致同意了捐献马国明的器官。
10月27日3时,医生给马国明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告别仪式,随后将其身上的呼吸机摘除,进行了器官获取手术。
在手术室外等着的马梦穗,看着窗外的天空从黑色一点点地亮了起来。清晨已经到来了,父亲捐献的器官马上要送往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移植到要救治的患者身上。一夜未眠的她,怀着沉重悲痛的心情,马不停蹄地处理父亲的后事。
延续生命
父亲的器官成功移植给患者
父亲是一家之主,他去世了,家里只剩母亲和年迈的爷爷了,马梦穗便搬回去跟他们一起住,陪伴、照顾他们。吃饭、睡觉、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母亲和爷爷的生活依旧如往常进行着,但是马梦穗知道,平静的生活下,悲痛与怀念都藏在心底里。
在马梦穗眼中,父亲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很节俭不舍得吃穿,但做的一切都是为家付出,在亲朋好友眼中他开朗又乐于助人。他喜欢听歌,喜欢在网上购物,爱动手组装一些如耳塞、音响等电子产品,特别擅长修理电器。“他之前还跟我们说好了,退休了想和我妈一起去旅游。如今,成了遗憾。”马梦穗说,父亲不喜欢把负能量带给身边的人,他生前乐于助人,捐献器官是让他去世后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这也是让父亲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生命。
“在和家属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比较好沟通,对于病人的病情能接受。”负责马梦穗父亲器官获取的主刀医生高照对记者说,受传统思想影响,目前在思想上还有些人一时接受不了器官捐献,特别是老年人对于遗体捐赠更是反对。“但随着国家的大力宣传,目前一些年轻人对器官捐献开始逐渐认识和接受。比如眼前这个案例,逝者家属在北流市交管大队工作,见过有一些因交通事故导致脑死亡进行器官捐献的案例,因此对器官捐献比较支持和容易接受。”
记者了解到,马梦穗父亲捐献的肝脏和两个肾脏都成功移植到了3个患者身上,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在恢复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智华)10月25日晚上,一场名为“情烤霜降北流市传统文化交流会”的文艺晚会在十二楼书社倾情上演,吸引了160多名...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