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司令”李强:勇担时代新使命 全力做好“牛文章”

玉林晚报 2020-04-29 07:40 大字

▲李强打造的里凤山庄成为了当地的扶贫示范产业基地。

▲李强(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里凤牛肉。

▲李强(前排左)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

北流市六麻镇里凤村是位于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曾经是一个道路不通、信息不畅的深度贫困村,其中,里凤村里冲组贫困户34户,贫困人口达200多人……

这一切因为8年前一个人的回归而悄然发生着改变——里凤村不仅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繁育出玉林首个农村扶贫产业,还新增了一个风景旖旎、如世外桃源般的里凤山庄,“孵化”出一个远近闻名的“里凤牛肉”品牌,70多户贫困户脱了贫……这个给里凤村带来巨变的人,就是北流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李强。

1

人大代表回乡当“牛倌”立志改变家乡穷面貌

今年是李强回到家乡北流市六麻镇里凤村以养牛为二次创业的第8个年头。8年前,在经历了从军——从政——从商等人生转折后,作为北流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的他一心想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回家乡里凤村养牛。“我既然当选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就理应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他计划建设一个现代化家庭农场,用产业改变家乡旧面貌,帮助八方乡邻脱贫致富。

2013年,李强带着儿子回到村里,投资近千万元打造一个养牛基地,以养殖7头牛为起点,开启自己的二次创业之路。时隔8年,他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初心。2007年以来,他先后为家乡捐资助学117万元,让3所学校翻了新,成为 “扶贫先扶智”的新基地;总投资96万元帮助村里修建道路,打通了家乡与外界畅通的“致富路”;还在山上种植了100多公顷八角林,让村民免费采摘实现增收;而他推动成立的“北流市里凤强大养牛合作社”,带动了400多户农户(其中105户贫困户)加盟养殖业,成为了全市有名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如今,他在北流市里凤双阳家庭农场、里凤强大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集养牛合作社、肉牛屠宰加工、观光旅游、创业示范、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员教育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等功能于一体的“里凤山庄”。“里凤山庄”不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创业青年、企业人员、养殖户、贫困户等到访参观交流学习,让里凤村的“里凤牛肉”品牌远近闻名,也让这个青山环绕的小村庄的经济和文化渐渐“活”了起来。

2

吸收400多户农户加盟帮扶73户贫困户脱贫

“我们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将幼牛全部承包给当地农户和贫困户养殖,以抱团发展的方式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李强介绍,北流市里凤强大养牛合作社按照“自愿入会、合同收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为合作的农户和贫困户统一提供肉牛种苗、技术、农资、品牌以及销售服务,这种“抱团发展”方式,大大降低了农户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目前合作社一共养有2700多头西门塔尔牛,合作的农户(包括贫困户与脱贫户)有431多户,并设立了6个养殖分场。”李强在养殖最初引进7头牛时便开始了解牛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巧,一边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模式,一边将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合作社的养殖户。如今,他将养殖业务全部交给了合作的养殖户,自己则向深加工的方向发展。

“一开始我们选择合作的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了帮助他们有效脱贫,合作社在政府担保的前提下将牛交给他们去养,同样的养殖周期内,我们养殖的西门塔尔牛增肉率比本地品种约高60%,这样一来,他们将一头牛养至出栏,可实现增收3800元至7000元。”李强说,牛的饲料一般是山里长的牧草或玉米等,十分容易获得,成本较低,农户基本只需要付出人工劳动即可增收。在这位“牛司令”的带领下,北流当地已有73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

去年11月,李强在里凤村打造了玉林首个肉牛专业屠宰车间。该车间不仅大大缩短了牛的屠宰、分解时间,还完善了排酸、包装、冷鲜等加工环节,为“里凤牛肉”通过线上线下派送到千家万户奠定了基础,也为下一步开展牛肉产品深加工和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带动更多农户通过参与他的“牛事业”实现增收开启了新的里程。

“未来,我们还将不断增加肉牛养殖量,扩大牛肉深加工品种,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肉牛养殖产业中来,实现共同致富、打造乡村特色文化的乡村振兴目标。”李强表示,回乡创业8年,他始终不忘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和初心。当前,他只完成了自己创业的种草养牛、宰牛卖牛两步目标,接下来,他还将进一步做好“牛文章”,让“牛事业”和“牛文化”成为里凤村乃至北流市经济文化活跃的重要因素,实现让家乡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梦想。

新闻推荐

北流:危房改造圆安居梦

本报北流讯(记者/闭初健通讯员/甘猛棠)“搬进新房子,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4月20日,住进新居的北流市清水口镇大郡村贫困户...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