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耙:农耕时代一抹厚重的历史记忆

玉林日报 2019-09-17 06:50 大字

吴成锋在鱼苗养殖场检查成鱼的生长情况。

吴成锋向记者演示犁耙的使用方式。

从低矮阴暗的泥砖瓦房里搬出来、镌刻着岁月印记的犁耙,历经岁月洗礼的沧桑感瞬间映入眼帘。

布满深深磨痕的犁把手依然锃亮夺目,欲向人们诉说驾驶者的故事;被灰尘和锈迹蒙蔽的犁头仍然能让人感受到昔日的锋利和坚韧,因为它最熟悉泥土的味道;还有依旧尖锐的耙齿和光滑圆润的牛轭,以及那几根仍旧坚实如初的牵绳……虽略带腐朽之气,但忠实地记录着一个普通农民平凡的农耕岁月,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一头老牛、一弯老犁、一个扶犁的老农,以及牛颈上那道深深的凹痕,已成为那段农耕岁月的独特印记以及所有农户的集体记忆。

“从今往后,这些东西只能一直封存了,已经彻底地成为了历史的记忆。”在北流市新圩镇梧村八组,52岁的吴成锋看着曾经陪伴自己30多年的犁耙,眼神充满了感情,在感慨万千之余不断用手反复抚摸,不时擦拭着斑斑的锈迹。

撸起裤脚下田 激情燃烧的岁月

“犁耙犁耙,其实就是犁和耙的组合。”吴成锋一边摆弄着眼前的犁耙一边向记者介绍,犁耙作为主要的生产农具,于耕田作地谋生活的农家人而言并不会感到陌生,而是倍感亲切。20世纪60年代,为了全家的生计,17岁的吴成锋开始从父亲的手中接过犁耙耕作约0.335公顷土地。那时候,道路不通、水利不畅,一到雨天小小的田埂便泥泞不堪,吴成锋依旧撸起裤脚,扛着犁耙、牵着牛下田耕作。在全民搞生产促发展的年代,犁耙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一套完整的犁由犁铧、犁壁、承条、横筒组成。犁铧是犁的重要部件,主要起挖掘、推进作用,没有犁铧就无法挖掘起土地的表层泥土。犁铧一般呈“V”形,多用钢、铁混合材料铸造而成,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光滑平整;反面两边平整,中间凸起留有口子便于嵌入木块连接主体框架(铁犁则直接焊接在承条上)。犁铧多与犁壁结合,主要用来在土地上挖掘出一道道沟壑,把下层的泥土翻到地面上,挖起的泥土会经过犁壁而向犁铧两边推出,达到松土的效果。犁壁一般呈曲面,也是钢、铁混合材料,紧连犁铧正面,主要起缓冲和翻土的作用。犁的主体框架部分包括承条、把手、翘梁。承条最早为木质材料,随着工艺的改进而被铁质材料替代。呈弯曲弧形状的承条称为翘梁,主要起受力作用;前端位置比犁铧顶端位置稍长,并留有三个圆孔,连接横筒后可以调节犁铧的高低,最终调整犁地的深浅。

耙的主要作用为破碎由犁挖起来的土块和平整地面。相比犁的结构,耙则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横梁(扶手)、竖梁、翘梁、耙齿、牛轭。横梁多为木质,通过两条铁质的竖梁连接上粗下细、类似铁钉的耙齿部分。与耙齿连接的翘梁部分为铁质,余下的部分为木质栓套,主要作用是连接牛轭和在不耙地时支撑整把耙。耙齿是耙的核心,一把耙约有10至11个耙齿。牛轭便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状如“人”字形,多为木质结构。

以前,犁耙是每个农户家里较为宝贵的农具,每次用完后都会清洗干净,并在晾干后收起来好好保管。农耕时节,犁耙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有些买不起犁耙的困难家庭会借来犁耙耕地。在农村家庭中,犁耙与家风家训一样得到传承,是一件“传家宝”。而今,犁耙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仍耕田作地的农户都在使用机械化的农机具,省时又省力。

洗净手脚上田 幸福生活靠奋斗

改革开放后,政策越来越好,梧村的经济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村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村里不少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创业。从1997年开始,一直在生产队的鱼苗养殖场上养殖鱼苗挣取工分养家糊口的吴成锋的父亲开始尝试自己养殖鱼苗。于是,吴成锋在用犁耙耕地谋生的同时,一边和父亲一起开辟鱼塘场地创办“北流市六洋河口鱼种场”,凭着自身的技术开始创业养殖鱼苗。

养殖创业伊始,吴成锋按照以往的经验,几乎跑遍了广东省的名优水产市场和鱼苗养殖基地进行走访和购买鱼苗。然而,万事开头难。有一次,由于经验不足,吴成锋新购进的一批鱼苗在一夜之间全部“翻白”浮在了水面上……这一次,吴成锋损失不少。究其原因,除了鱼苗本身的质量不太好外,在运输的过程中也受到损伤。吴成锋随即总结经验教训,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的鱼苗养殖技术。

鱼苗养殖为季节性孵化,每年4月开始,养殖的鱼苗陆续出库直至9月休渔。由于鱼苗养殖的工作十分繁琐,需要的人力较多,从2005年开始,吴成锋便把犁耙收了起来,洗脚上田专心扑在鱼苗养殖工作上。经过不断的努力,吴成锋的鱼苗养殖场终于步上了正轨,养殖的鱼苗种类繁多,养殖场的面积也从1公顷开辟至近3公顷。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吴成锋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了解实时的市场行情和进行鱼苗营销。由于吴成锋的鱼苗养殖技术过硬和为人谦逊,其鱼苗养殖场在玉林一直都颇有名气,每天来电咨询和来访订货的全国客商不计其数。在业内,鱼苗的销售均以“万尾”为单位。至今,吴成锋养殖的鱼苗年销售量超过10亿尾,年收入近50万元。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吴成锋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走向新生活的道路上,吴成锋的脚步未曾停留。

新闻推荐

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刘桂杏 安贫乐教,耕耘乡村教育事业

开学了,刘桂杏又忙碌起来,她到单亲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辅导作业。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也是北流隆盛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刘桂杏执教...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