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刘桂杏 安贫乐教,耕耘乡村教育事业

玉林日报 2019-09-10 07:11 大字

开学了,刘桂杏又忙碌起来,她到单亲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辅导作业。

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也是北流隆盛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刘桂杏执教生涯的第10个教师节。在9月6日国家教育部官网公布的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名单上,刘桂杏榜上有名。这无疑是对她这10年教育生涯最高的认可和赞美。

刘桂杏爱岗敬业、安贫乐教,凭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农村孩子的无私爱心,扎根于乡村小学,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给乡村教育。

考过英语八级,却当了乡村老师

记者了解到,刘桂杏在广西师范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考过了专业八级,她最初的就业梦想是到一线城市从事英语翻译工作,但父母希望她当老师。于是在2009年毕业后,她便参加了家乡的招聘考试。

“当初报考老师,留的是大学的电话号码,后来不用了,被录取时教育局联系不上我,工作人员亲自到我家来找我,而我们当时都不在家,又让居委会的人转达。”刘桂杏说,教育局求贤若渴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为,让她颇为感动,也坚定了她当老师的信心。

就这样,从小生活在县城的她,走进了乡村学校。隆盛镇龙溪小学只有一到五年级,共有200来个学生,校舍是瓦房很破烂。一间闲置教室,两张木架床便成了她和另两位同时招聘进来的女孩的宿舍。由于学校当时只有简陋的学生卫生间,晚上要摸黑洗澡、打手电筒去上厕所,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然而回想起这段岁月,刘桂杏却觉得很美好。这段俭朴的日子,在为人乐观、和善的她看来,是苦中作乐,她喜欢这种平凡和扎实的日子。

用青春和热血耕耘乡村教育

刘桂杏不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也没有在学校实习的经验,但是她学习能力强,一点就通,上手快,很快就学会了写教案。站上讲台的她,并没有流露出怯场,神采奕奕、落落大方,上课给人老练的感觉。刘桂杏的表现,让前来听课的领导很满意,把她列为重点培养的对象,经常让她去培训学习,快速成长起来。

在工作不到一年后,刘桂杏去村里的分校送教。“分校太远了,当时坐摩托车去,屁股都觉得痛了,心想着怎么还没到。”刘桂杏说,当她到达后,发现分校条件更简陋,全是瓦房,只有两三个班而已。

她给学生上的是作文课,然而这些孩子见识很少,他们去过的远方便是圩镇,游玩的地方只有家里的后山,思维无法扩散,因此,作文中描绘的景象、词语都很有限,这大大地触动着她的心扉。

“我要努力改变乡村孩子写作文的短板,提高他们写作文的水平。”这变成了她前进的方向,带领教研团队主持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所发表的论文也是围绕改变农村小学生写作文难这一现状在不断探讨。此外,培养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看书,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课题结题后,她探索写作文的思维导图,在全镇推广开来。如今学校成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她通过上网、阅读教育书籍查看了许多关于开发特色课程的资料。“打造乡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她说道。

不断积蓄,蜕变为一名骨干教师

讲台,仿佛有一股魔力,就这样深深吸引着刘桂杏。“上课的感觉很美妙,很有成就感。”刘桂杏说。

她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乐于承担全镇的公开课,积极参加北流市、玉林市的说课教课、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各种比赛,每一次赛课,都取得优秀的奖项。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把所学的知识通过研究课或公开课的方式分享给全镇的老师们。特别是北流市实行高效课堂课改活动以来,她敢于争当课改的领头雁,带领学校甚至全镇教师幸福地走在课改的道路上。

因为在乡村任教,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她深刻体会到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她真诚关爱每一名孩子,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困难的孩子、留守儿童等,在思想上关心孩子们,在感情上亲近孩子们,生活上关怀孩子们,对孩子们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不断积蓄,不断蜕变,她从一名非师范生成长为教学骨干教师。广西乡村名师培养对象、广西青蓝名师玉林市优秀班主任、广西乡村名师培养对象、广西青蓝名师培养对象、广西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库、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全国优秀教师等各种荣誉称号,冠在头上。

10年的风风雨雨,10年的酸甜苦辣,身边不少教师来了又走了,不少当年一起入职的教师跳槽转行了,而刘桂杏却矢志不渝地耕耘在隆盛镇这片农村教育的土地上,独享那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幸福。

新闻推荐

北流210名职工(农民工)享受免费体检

北流市总工会近日联合陆川温泉疗养院开展为职工(农民工)送健康体检活动,为北流市环卫处和广西三环集团有限公司两家...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