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双手点亮人生曙光 北流农民冯兴新奋斗致富的故事

玉林日报 2019-07-18 10:24 大字

冯兴新正在护理自家果树。

冯兴新是北流市山围镇山围村一名朴实的农民,虽然已年近花甲,但仍壮心未泯。目前,他一个人每天辛苦劳作于沃柑、砂糖桔、番石榴三个果园,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困难,他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自信和善的微笑,传递着一种乐观、坚韧的人生态度。作为曾经的贫困户,冯兴新凭借勤劳的双手,如今年收入已达30万元,不仅让家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也托起了两个儿子的求学梦。

妻子失明 家境落魄

年轻时的冯兴新吃苦耐劳,走街串巷做些小本生意维持家用,他的妻子则在家耕种田地,一家人生活得虽不算富裕,但也其乐融融。然而,命运却跟这个家庭开了个玩笑,冯兴新的妻子在生育小儿子时,患上了严重的眼疾,从此无法劳作。冯兴新曾带着妻子到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法让妻子复明,从那时起,生活和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冯兴新瘦弱的肩膀上。为了照顾家庭,冯兴新只能放弃自己的小生意,回家务农。

没有致富方向,也没有任何技能,加上两个儿子都在读书,冯兴新一家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多年来,冯兴新一家四口就“蜗居”于两间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卧室。2016年,冯兴新户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甘贫困 搏击人生

“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要脱贫,我要致富,我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冯兴新知道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深知政策不养懒汉,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才能获得财富。

2016年初,在党和政府的宣传指导和冯兴新的多方考察下,冯兴新萌生了种植水果脱贫致富的想法。说干就干,凭借着多年来积攒的信任,他向亲朋好友筹集到了30万元资金,种植了3333平方米砂糖桔,6666平方米番石榴。冯兴新的“水果致富梦”就这样开启了。

虽然冯兴新每天埋头苦干,但是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对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于是,冯兴新四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开始去书店寻找种植书籍、查看相关种植网站,同时,帮扶干部也送来了一些有用的书籍。就这样,劳累了一天的冯兴新常常学习到凌晨才睡觉。

种植之路开始的第一年,冯兴新就瘦了5公斤,头上的白发也增添了不少。“种植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盼头,我越干越来劲。”冯兴新脸上依然挂着坚韧的笑容。不久后,冯兴新栽下的砂糖桔和番石榴树苗都成活了,而且长势越来越好。在帮扶干部和山围村“两委”的帮扶引导下,冯兴新争取到了一户一产业补助和小额信贷,还参加了镇里组织的农民种植技术培训,免费学习到了种植技术。如今,说起果树的种植技术,冯兴新如数家珍。

得益于山围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冯兴新独特的栽培技术,冯兴新种植出来的水果品质比市场上一般的果子高出不少,许多人慕名而来求购水果。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冯兴新的水果远销北京、上海、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河北等地,客户从一开始十几二十箱地买,变成后来批量拿货。

再接再厉 勇敢追梦

2017年,对于冯兴新一家来说是喜庆的一年。这一年冯兴新用卖水果盈利的钱建了一栋漂亮的小洋房,共花了35万元,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楼房。这一年,他的大儿子提出要考音乐学院,他义务反顾地支持儿子追逐自己的梦想;小儿子要学烹饪专业,冯兴新也全力支持。两个孩子一年的学杂费就达10万元,面对不菲的学费,冯兴新用他瘦弱的肩膀一肩挑起,他的愿望很朴实:“只要娃娃们肯学知识,我就会拼尽全力支持他们。”记者了解到,冯兴新也曾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前三名,并曾考上北流高中,但是由于家庭贫穷,他没能进入高中学习,而是出来挣钱补贴家用。没能继续学业,这成了他终身的遗憾,所以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因学费问题而放弃梦想。

2018年初,尝到水果种植甜头的他又谋划起大动作,瞄准了经济价值更高的沃柑市场,他果断承包了10000平方米地种植沃柑。如今沃柑树也硕果累累,据冯兴新估计,今年他的沃柑产量不会少于5万公斤,番石榴可达3.5万公斤,砂糖桔可达1.5万公斤。

“你们要想脱贫摘帽,除了政府的好政策,还要靠自己勤动手勤动脑,不能‘等靠要\’。致富的路有千万条,只要敢闯敢干,相信将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冯兴新把自己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分享给乡亲们。

新闻推荐

全市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紧急会议强调 严防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本报讯(记者温驷昌)昨日下午,玉林市召开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紧急会议,研究分析玉林市当前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形势,采取有力...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