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5年前救人拒礼 如今为医药费发愁 老人写申请求助,北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批给他3000元医疗费,爱心人士纷纷捐款

南国今报 2017-06-09 16:39 大字
6月8日,郑四海和妻子坐在屋前。

今报记者吕海锋文/图

35年前,北流市塘岸镇蟠龙村圭江渡口发生沉船事故,41名群众掉到湍急的洪水中。危难之际,村民郑四海没有丝毫犹豫,跳下水救人,一些群众得救了,郑四海却永远失去了两个女儿。事后,他不图一分一厘的回报,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35年后,郑四海的家庭陷于困境,他不得不向有关部门申请救助资金。得知郑四海家的情况后,一些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6月8日,记者赶赴北流,还原了老英雄当年救人的壮举。

英雄救人,事迹载入县志

1982年4月2日下午4时50分,北流县(现北流市)塘岸乡(现塘岸镇)蟠龙村三官口圭江渡口忽然传来一阵呼救声,原来,一艘渡船被翻滚的洪水冲成两截,船上的41人全部落水。这其中,有郑四海的两个女儿。

听到呼救声后,附近的村民纷纷赶来,郑四海也在其中。当时情况紧急,郑四海赶到岸边后,立刻撑起竹排冲向江心,并把木板投入江中,让落水者抓着木板。

在江中,郑四海第一眼看到的是当时67岁的封福禧,他正在翻滚的洪水里挣扎。郑四海用力划着竹排靠过去,把封福禧救起。一个、两个、三个……郑四海拼尽了浑身力气,一次次地撑着竹排往返于岸边和江心,将落水者一个个救起。

“郑四海年轻的时候,体格强壮,体力也很好。”当年与郑四海一起下水救人的郑文贵,如今已是85岁的老人。6月8日,他告诉记者,郑四海当天一人就救起了20多名落水人员。

最后,经过村民的合力救援,落水的41人里,有33人获救。但得救的人中,却没有郑四海的两个女儿。

事后,郑四海舍己救人的事迹被载入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的《北流县志》。

不求回报,婉拒别人答谢

获悉两个女儿遇难后,郑四海的妻子嚎啕大哭,埋怨丈夫只顾别人,不顾女儿。时隔多年,谈起两个女儿,两位老人依旧泪眼婆娑。

“当时水流急,很难看清落水者的相貌,只要能看到落水者,我都尽量撑竹排赶过去搭救。可惜,我的两个女儿没能救上来,我老婆都哭晕了,我也愧对她,当时都不敢回家。”提到没救起女儿这件事,郑四海至今心痛不已。

事后,获救的村民纷纷带着自家礼物和钱财去谢恩人,但都被郑四海拒绝了,他说:“救人是应当的,不能拿人家的钱。”

日子一晃就是35年,在北流宣传“最美农民”和“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群体”时,当年的救人英雄郑四海也没主动去“邀功”,也从未借此向政府和社会提过要求。

塘岸镇镇长刘一帆说,她到塘岸任职两年了,从没听说过郑四海等人见义勇为的壮举。直到最近看到郑四海写给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申请,她才了解到这件事情的始末。

英雄迟暮,身遭病痛折磨

“我和爱人的身体现在都不太好,要不是缺医药费,我是不会给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写申请的。”今年73岁的郑四海,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医院在郑四海的疾病证明书上写道:患者有高血压、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建议必要时住院治疗。

虽然郑四海膝下有几个子女,但经济状况都一般。如今,郑四海已经没有劳作能力,他的妻子每天早上到街上卖菜,赚得的钱用来补贴家用。

面对困境,郑四海考虑再三,给北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写了封信,申请5000元作为医药费。目前,基金会批准了3000元,并由北流市委政法委转交。

在得知郑四海的境遇后,一些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也专门赶到蟠龙村,看望和慰问英雄郑四海,并将3.6万元爱心款送到了郑四海、梁有升、郑文贵等人的手里。

新闻推荐

高考期间高温有雨出门记得带雨具

高考期间,玉林市总体天气是阵雨转多云,气温偏高,在26℃—34℃之间。考生及家长出门最好备上雨具,既可挡雨又可遮阳。具体预报如下:6月6日,玉林市玉州区、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雷阵雨转中雨,南...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