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闻报道、一位有心的志愿者、一个帮助困境儿童的社会组织,让北流困难家庭三姐弟的人生从此不同—— “心酸”已成过去时 现今姐弟仨生活很开心
迎来新生活
“现在我和姐姐、弟弟生活得很开心,天天都有快乐的事。”二姐韦晓霞笑眯眯着对记者说,小姑娘笑起来很甜很有感染力,现在他们姐弟仨生活在一个全新环境里。
现在是5月,事隔几个月后,韦家姐弟仨的变化为何如此之大?本报“星·愿·桥”栏目记者进行了追踪。
原来,谢进桂老人自2016年白发人送黑发人、三姐弟的父亲病故后,韦家已是家徒四壁。孩子们的母亲又改嫁离家,一下子他们成了老的老、小的小的失依人群。本报记者今年1月对韦家进行了采访报道后,北流的“因爱而聚”群的志愿者春节前走访了韦家,为80多岁的谢进桂老奶奶、初一的韦晓敏、小学六年级的韦晓霞、四年级的韦晓均送来了募捐的生活物资。
“他们不像其他困难家庭,接到爱心物资后,三个孩子基本没有笑容……”三姐弟的异常让“因爱而聚”群的丽雅志愿者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我不认为他们是因为陌生而缺少表情,他们心里还藏着事。”丽雅说。
爱心不停歇
丽雅花了好长时间和这三个孩子沟通,二姐韦晓霞才对丽雅说出了心中的愁虑。原来父亲病故后,欠下了很多医疗费,现在他们仅依靠一点点政府低保生活,年迈的奶奶无法支持他们的学习费用。“我想上学!”现实让喜爱学习的韦晓霞心存顾虑,她对丽雅说出了她和弟弟的心愿!读初一已开始集体生活的韦晓敏的心愿是“有稳定的生活”,也许不用每月为生活费发愁是她最大的渴望!
“听着这些心愿我差点落泪。”志愿者丽雅回忆道,母亲的天性让她心一软,“爱心群友的捐赠只能助一时,如何长期有效的帮助他们上学生活,才是真正解决他们处境的方法!”
姐弟仨的心愿让丽雅想到了一个组织——北流蒲公英之家,这里生活着与韦家姐弟相同背景的孩子。于是,她把韦家的信息告诉了蒲公英之家生活部的小韦老师,她的建议得到了小韦老师的赞同,让丽雅着实开心了好一阵。
但是,这姐弟仨能不能适应蒲公英之家的生活呢?特别是已超过十二岁的大姐韦晓敏、二姐韦晓霞,因为在大学里学心理学的小韦老师告诉丽雅,以前也有过几位大孩子加入生活部后,不到两周都先后离开了这个集体,原因很简单,他们无法融入这里的生活,虽然吃住无忧,然而,年龄成了他们很难跨过的心坎。
小韦老师很快与丽雅等志愿者走访了韦家,在村委核实了他们的家庭真实情况后,小韦老师在韦家进行了实地评估。小韦老师与大姐韦晓敏、二姐韦晓霞、三弟韦晓均三姐弟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交谈。“和他们一对一的聊天很关键。”小韦老师不愧是学心理学的,她表示,在交谈中,她会注意这些孩子的精神状况,比如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对环境的描述,对和老师、同学相处关系的描述,及他们对一些生活事物的反应等情感方面的细微变化,都能体现他们的真实心理状况……通过摸底,小韦老师对日后如何和他们相处,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生活很阳光
2017年农历春节前,放寒假的韦家三姐弟来到了蒲公英之家生活部,用小韦老师的话说这是正式入住前的适应阶段,能否融入新环境这两周至关重要,就看他们自己了。
在这10多天的寒假里,姐弟仨参与了蒲公英之家日常的活动,还和蒲公英之家的其他孩子们一起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活动——到玉林市消防支队参观体验防灾防火活动,其中,韦晓均还上了消防的云霄机。随后他们与小伙伴们还参观了玉林市博物馆、去看了电影等。丰富的生活让小弟韦晓均很开心,他还找到了几位好朋友——他第一个融入了这个集体。“这个阶段大姐姐韦晓敏还是无法融入的,年龄是她要面对的心理一道坎。”小韦老师描述当时的情形。
很快,在生活部又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娃哈哈公司与蒲公英之家联系开展寒假活动——让困境儿童乘坐动车到首府。在这个两天的活动里,他们与蒲公英之家其他困境儿童一起,坐了动车,体验了地铁,品尝了肯德基,观看了科技馆……这些知识性的活动让韦晓敏、韦晓霞心里产生了变化。小韦老师也找到了打开她们内心的“钥匙”。
春节过后,姐弟仨如愿在蒲公英之家开展了新学期。两个多月过去了,在这里他们各自找到了好伙伴。蒲公英之家的小韦老师还告诉记者,韦晓霞还当起了203宿舍的“室长”、卫生组的组长、文艺队的成员,图书馆里她是常客;弟弟韦晓均新学期学习成绩一路飙升,还成为独轮车表演队的队员;大姐姐每周放学回来,都是厨房里帮忙最勤快的……
点赞:一篇新闻报道、一位有心的志愿者、一个帮助困境儿童的社会组织,让这三个孩子的人生从此不同,也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有了对生活的憧憬与渴望。祝愿他们能享受到童年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珍通讯员杨光登)5月19日是第七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当天,北流市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其辖区内的新兴社区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医疗服务进...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