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主管变身乡村教师一做就是30年
30年来,他已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学校要盖教学楼,他带头把自家100平方米土地无偿让出来。在学校,他身兼数职,既是老师,又是修理工,学校里很多设施的维护维修都是他一手操办;他还到处筹钱,为学校建操场、围墙,修厕所,改善教学环境。他说,这里环境虽苦,但如果给他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依然会选择留下。
偶然机会
回到家乡当代课老师
1987年,20多岁的杨宁在桂林有一份饭店主管的工作。一次回家探望家人,碰巧古齐学校有一名老师病了,空出一个位置。学校领导找到杨宁,问他可否帮代课两个月,等生病的老师回来就放他走。就这样,杨宁在古齐学校当起了代课老师。
就这样,杨宁与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爱上了这份工作,留在了古齐学校。直到2005年,才从代课老师转为一名正式教师。
“记得刚进入学校时工资是36元一个月,而我在桂林的工资有100多元,是这里的3倍多。”对30年前刚入行的情景,杨宁仍记忆犹新。
建教学楼
他带头捐地、四处筹钱
古齐学校在大容山脚下。杨宁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建在榕树边的3间小房子,就是学校了,教学条件非常简陋。1994年,学校要盖新的教学楼,需要28万元,而且用地是一个大问题。杨宁和学校领导一起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为了能让学校盖起新教学楼,杨宁首先无偿捐出自己家100多平方米土地,再说服叔伯们,一点一点地凑。“家里人很支持我的工作,村里大多数父老乡亲也很支持,把地让给学校盖教学楼。”
用地问题解决了,但28万元建设资金在当时的山村无疑是天文数字。杨宁鼓起勇气找政府和教育局争取拨款,都空手而归。他想到了“集”,村里每人100元,他带头把自己家里按人头交齐,还额外捐出一个月工资,动员弟弟借来1.3万元,说服各自然村把山上的松树卖掉一些。
最后,杨宁主动出击,给外出打工、经商的村民寄信,或者亲自上门“讨”。
功夫不负有心人。建设资金凑齐了,教学楼顺利开建。1995年底,一幢800多平方米的两层教学楼终于建成。
爱生如子
记不清帮过多少学生
杨宁把学校当成家,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几十年来,已记不清送过多少学生去医院看病,资助过多少学生了。
2011年,有一名学生的父亲受伤了,母亲在广东打工,她是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要读书,家庭非常困难,她有了辍学的念头。杨宁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让她得以继续学业。
次年,这名学生考上了高中,交不起学费,杨宁资助了1000元,还跟学校联系给她助学金,让她能够完成学业,最后这名学生顺利考上了大学。现在,杨宁还经常到这名学生家里探望他们一家。
身兼数职
既是老师又是修理工
杨宁说,以前学校里根本没有厕所,师生都是到学校外拉撒,男生就近在树下、墙边解决,女生得走到草丛或者小树林里。
为了解决师生上厕所的难题,杨宁又让出了本想盖房子的土地给学校建厕所,还埋好水管把山泉水引到学校。
在教师办公室内,张贴有一张手绘的水管线路图,只有杨宁能看懂,“这是我自己画的,哪个节点有开关,我都知道。上周水管又断水了,只能一个个节点去检查,周末花了两天时间才把断了的水管接好。”
想过放弃
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乡村学校代课老师工资收入低,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杨宁曾想过放弃。
2000年,一名学生的父亲叫他到深圳一家医院当管理,底薪3000元,另外还有提成。“当时我在学校的工资才200多元。”杨宁说,趁放假,他到深圳实地考察了一番,回来后收拾行李,差点就成行了。
回到学校准备交接工作时,他看到了熟悉的校园、同甘共苦的老师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们,非常不舍。最后在老师和学生们的挽留下,他决定留下来。“当时走不了有多方面的原因,家里有老人小孩要照顾,对学校有了感情,自己也喜欢当老师。”
先后放弃了桂林饭店主管、深圳医院高薪的工作,留守山区教育30年。记者问他:“如果时光倒流,给你一次从头再来的机会,你会怎么选择?”杨宁毫不迟疑地说:“这里环境虽苦,但是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留下。”
(记者 蒋西河)
新闻推荐
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玉林发布”5月11日上午发布通报称,该市北流市10名学生5月10日下午放晚学后相约游泳,6名学生溺水失联。截至5月11日上午7点36分,打捞起来2具遗体,具体身份正在...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