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期主角 黄礼才 15岁起用鸬鹚捕鱼 七旬老翁与鸬鹚的一世情缘

玉林日报 2017-04-17 10:07 大字
清澈的江水缓缓流动,两岸青草翠竹相映,黄礼才撑动竹筏,鸬鹚纷纷跃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时,嘴里赫然叼着一条鱼,鱼尾还在不断摆动,好一幅春光捕鱼图!黄礼才从15岁起就与鸬鹚为伴,如今已是70岁高龄。时光流逝,他对鸬鹚依旧一往情深。

“大家都叫我‘鱼鸦佬\’!”黄礼才笑着这样介绍自己,他住在福绵区樟木镇樟木村,本地人多把鸬鹚称为“鱼鸦”或“鱼鹰”,他的妻子常年出售鸬鹚捕抓到的江鱼,也被人称为“鱼鸦婆”。

从小与鸬鹚结伴,捕鱼“喂饱”家人

时光倒流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他才12岁,和小伙伴一起去江边玩,看到有人带鸬鹚去捕鱼,只见鸬鹚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敏捷地搜索着猎物,浮出水面时嘴里竟然叼着一条鱼,这一幕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从此以后,他一有空就往江边跑,为的就是多看看鸬鹚捕鱼。“每天都盼着我也能有自己的鸬鹚就好了。”看着儿子如此痴迷,老父亲一咬牙,挑了三四包稻谷到集市去卖,给他买了一对小鸬鹚。从此,黄礼才与鸬鹚朝夕相伴,抓小鱼回来后切碎喂养,细心照料,鸬鹚长大后成为了家里的好帮手。他买小人书、零食的钱都是鸬鹚捕鱼“挣”来的。80年代,鸬鹚还“喂饱”了一家人,他每天带着鸬鹚到南流江抓鱼,几乎每天都有25~30公斤的收获,收入不少于100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村也有着鸬鹚捕鱼的传统,村中也有不少农户养鸬鹚,但却数他养得最多最久,虽然现在不再依赖鸬鹚捕鱼的收入为生,但鸬鹚已经成为了他生命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黑色羽毛中又微带紫、蓝、绿色的光泽,双目炯炯有神,难怪鸬鹚又有“鱼鹰”的别称,它威武漂亮,身上的羽毛和黄色的喉囊分外醒目,仿佛有着睥睨天下的傲气;嘴部前端有个钩状的喙。“厉害了!有一次抓住一条10公斤重的鲤鱼。”黄礼才说起鸬鹚时,脸上神采飞扬,当时是在北流市隆盛镇的江边捕鱼,由于鱼太大,无法衔在口中,鸬鹚便用喙钩住鱼鳃,拖出水面。他介绍,鸬鹚极善于潜水,那厚厚的蹼脚像强有力的划浆,推动它们在水中迅速游动,鸬鹚一般能潜水2~3米,最深可达10多米,时间可达几分钟,堪称水禽类的潜水冠军;同时鸬鹚眼睛发绿,能在水中看清各种鱼虾,这也是鸬鹚能捕鱼的重要本领。

鸬鹚捕鱼,活泼逗趣的渔猎场面

养鸬鹚,黄礼才也有着自己的独门秘方。鸬鹚蛋用母鸡孵化,孵出后的鸬鹚宝宝身体几乎透明,就是一团肉肉,在出生后的一周内需点燃煤油灯来保温;一周后将鱼肉切成小片来喂养,天气冷时还要先在温水中浸泡。

扛起扁担,鸬鹚站立其上,如同士兵一般,黄礼才则像将军一般雄赳赳、气昂昂地带领“部下”走到离家不远的江边,一场精彩的捕鱼大片上演了。“呜噜噜”“哈!哈!”黄礼才呼喝着给鸬鹚发出捕鱼的指令。鸬鹚便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没一会儿,钻下水的鸬鹚浮出水面,嘴里含着大小鱼儿,殷勤地献到主人面前,黄礼才抓住脖子拎上来,在喉囊处那么一捏,一条条鱼儿就从鸬鹚嘴巴里被挤了出来。有些调皮的鸬鹚抓一两条鱼就开始怠工,到处游开自顾自地玩耍,黄礼才就会拿出事先备好的小鱼,“呜噜噜”地把开小差的鸬鹚逗回来,然后用竹篙拍打水面,鞭策它们好好工作。对于一些表现良好捕鱼有功的鸬鹚,他也会给两三条小鱼作为奖励,并用竹篙把它们挑出水面放回船沿,让其稍事休息再跃入水中开始新一轮渔猎。

“茭草青青野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里声。船头一声鱼魄散,哑哑齐下波光乱。中有雄者逢大鱼,吞却一半余一半……”此情此景,像极了古代诗人吴嘉纪的《捉鱼行》。

采访手记:对鸬鹚的印象来源于小学课本中的《鸬鹚》,但一直误以为那是江南水乡的场景,没想到竟然近在咫尺,一场精彩的鸬鹚捕鱼让人啧啧称奇。黄礼才长达半个世纪与鸬鹚相伴相生的经历也正是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丈夫患精神病,妻子可诉离吗?

离婚,标志着一个家庭的解体,涉及到夫妻双方身份关系的变动、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养等问题,对当事人关系重大,精神病人离婚案件尤为特殊,既要考虑精神病人配偶的离婚自由,又要保护精神病人的合...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