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小学里的“陪读爷爷”
在北流市六靖镇龙湾小学校本部,有一个年近八旬的“特殊成员”,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他不是来学文化的,而是来陪孙儿上学的“陪读爷爷”。他就是家住六靖镇龙湾村高旺肚组的古稀老人程成章。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程老汉为何选择了陪着孙儿到离家近4公里远的学校“住读”呢?陪着孙儿上学,这位古稀老人内心的酸甜与苦辣总是难以言表。六年的住校生活,让程老伯从无奈到不舍离去。
陪着孙儿住校的无奈
程老伯今年78岁高龄,老伴已故多年,膝下有三儿三女。其中,程老伯的三个女儿们早已成家,三个儿子中大儿子先娶妻成家,育有几个儿女。对于程老伯的大儿子一家来说,本来幸福是触手可及的。大儿子夫妇原来勤俭持家,种八角、贩水牛,家境殷实,小日子过得不错,一家其乐融融。但是好景不长,程老伯的大儿子沾上了赌博的陋习,先是几百一千元地小赌,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大赌豪赌,把多年攒下的40多万元全部输个精光。程老伯苦苦劝说无果,唯有落泪伤神。而儿媳一气之下与他儿子离了婚。待到家不成家时,程老伯的大儿子方知悔恨。
这个好端端的家庭支离破碎后,程老伯的孙子、孙女跟着他生活。到了孙儿上学的年龄,他开始犯愁了:附近的高旺肚教学点只有学前班及一年级(复式班教学),从二年级起就要到离家近4公里外的校本部就读。家与校路途遥远,而且山路接水路,要到校本部就读必须寄宿。
程老伯没上过一天学,用他的话说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他生于旧社会,对于他这样的贫苦农村娃来说,上学是根本不敢奢望的事情。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让程老伯饱尝了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艰辛苦楚。如今对知识的需求、渴望只能寄托在后辈们这一代了。为了让孙儿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打算将孙儿从一年级起直接送到龙湾小学的本部就读。可从自家到该校本部的路程足有4公里远,若每天早晚学返家,来回就得走四趟,一天相当于走16公里远的路,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又怎能放心让其上学?
父母离异的不幸遭遇使孙子失去了家的温暖,程老伯再不想让孩子读不起书,再苦再累也得让孙子好好读书。想到这里,程老伯擦干眼泪,强忍悲痛,决定下山,毅然作出了陪着孙儿上学的“住读”的决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程老伯伴随孙子在校读书一住就是六个春秋,平时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偶尔回家三两次。
寄宿孩子们的“编外生活老师”
龙湾小学校本部有360多名学生,在学校寄宿的孩子只有20多个,都是来自程老伯所在的高旺肚村屯。由于学校不是寄宿制小学,寄宿条件很简陋,也没配备有生活老师。
在陪着孙儿上学的“住校”生活中,程老伯成了这些寄宿孩子的“编外生活老师”。寄宿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是程老伯的左邻右里,因此,这些孩子们也都与程老伯相处得十分融洽,小朋友们都尊称他“程爷爷”。有一个长者陪伴他们,这些孩子的住校生活有了安全感和温馨感,少了孤独与无助。他们也不再一味思回家、想爹妈了,都能安下心来投入学习了。
别看程老伯年纪大了,可对于这20多位寄宿的孩子从不放松管理,像老师和家长一样“管”住他们。在学习上,程老伯是一个“严师”。当听到老师说哪一个孩子不听话,不按时完成作业,程老伯就会把孩子叫到跟前,用自己的苦难身世去感染教育他一番。他还时不时到孩子们所在的班级,悄悄观察孩子们是否专心听课,并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一一通过学校电话,反馈给孩子们的父母亲,深得这些孩子家长的信赖、好评;在生活上,他更像是一位“慈父”,平时除了给自己的孙子安顿好一日三餐伙食外,对其他寄宿孩子,他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有的孩子不会生火做饭,程老伯就帮忙砍碎干柴,教他们淘米、生火、看火和炒菜;孩子不会洗衣服,他又手把手教。到了晚上,临睡前他反复叮嘱孩子们要盖好被子,小心着凉。遇到孩子们生病如感冒发烧的,他会毫不犹豫把用来给孙子买肉菜的钱先垫上,及时带患病孩子到学校附近的诊所看病。他对笔者说:“孩子们病情延误一天,功课就要落下一大截,我的童年读书生活错过了,可不能再让这些孩子耽误了学习啊。”
在校园里有一块闲置的荒地,为了让孩子们吃上新鲜的蔬菜,程老伯把这块荒地开垦为菜地,种上了各种蔬菜。放了学,程老伯就带领着孙子一起下地,给蔬菜施肥、除草,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成果。蔬菜基本上能自给自足。这还不算,其他寄宿孩子也学着程老伯的样子动手开垦荒地,并带着弟妹们一起劳动。年纪小小的孩子居然学会了种菜,孩子们在住校生活中学会了自强、自立。
“陪读爷爷”校园生情
伴随着校园里上课下课的铃声,程老伯陪着孙儿上学的六年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六年光阴,点点滴滴。程老伯成了龙湾小学师生最熟悉的人。而程老伯的孙儿快要到镇上的初中读书了,这位古稀老人也快要结束陪着孙儿上学的“住校”生活了。想到快要离开他熟悉的校园,熟悉的师生,熟悉的铃声,程老伯的眼里闪露出依恋与不舍。
这些年,程老伯成了学校老师们的知心朋友。住校六年,程老伯与学校的老师们渐渐由陌生到熟悉,成为知心朋友。节假日里,老师们的菜地无暇顾及时,他会义不容辞帮忙除草、浇水、施肥;生活上老师们缺乏木柴烧水,他又发动乡亲给老师们送木柴,还时不时从家里带来红薯、芋头送给学校老师;遇到学生不守纪律、乱扔纸屑垃圾等,只要他看到,他总要管一管这“闲事”。并将违纪学生及时告知各班老师。冬去暑来,一批批学子毕业离去,程老伯始终不间断管“闲事”。久而久之,程老伯在老师们的眼中俨然成了学校里什么都管的“编外校长”。
程老伯更是学校里不拿工资的义务“保安”。这些年来,程老伯早已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了,出入学校总要留心一下周围的环境,看是否有可疑的人进入校园;平时关好窗、锁好门后,才会放心离开。在每年的寒暑假里,程老伯就义务为学校当保安,时刻守护着学校的财物,老师们住在学校里也感到放心、安全了许多。
在采访行将结束时,程老伯告诉笔者,他今生最大的夙愿,就是希望儿子儿媳能重修旧好。谈到此,程老伯说他的心在隐隐作痛。如今他的大儿子已经浪子回头,改掉了赌博的恶习,他也真诚地希望儿媳能再给儿子一个机会,还孙子孙女一个温馨的家。但愿程老伯的儿媳听到程老伯的心声后,能早日圆了程老伯的心愿,让昔日的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让程老伯的晚年更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邹江)4月3日17时40分左右,记者接到群众报料称,在玉林城区聚龙花园大门对面,一名疑似生病的老人躺在地上。记者立即赶了过去。在现场,记者及时用镜头记录了这名老人...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