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歌舞乐陶陶 乐陶陶 □本报记者陈俐王彦臻北流市新荣镇农民文艺队演出见闻 ——他们不讲条件,积极创造条件,不计报酬,自筹服装道具,一心陶醉在健康向上的歌舞中,
隆冬时节,记者在北流市新荣镇采访时看到,那些活跃在基层文化活动中的群众,给人一种难以用笔墨形容的感动。当天,记者在该镇穿街巷、进农居观看了新荣歌舞剧团等三支极具乡土气息的农村文艺队的排练。
采访当天,正值新荣街圩日,记者跟着该镇文化站站长梁树生,拐进临街的一座小楼,一楼一角已有镇上的文艺爱好者弹着土琵琶、拉着二胡在排练。这里是梁树生的家,新荣歌舞剧团暂时没有排练场地,他就无偿把自家的铺面房腾出空间来给大家使用。“镇文化站新楼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到时候我们会有更好的排练表演场地。”梁树生说。
等人的间隙,梁树生向记者介绍说,新荣镇目前有8支文艺队,都是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支持下,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其中新荣歌舞剧团是由该镇扶持群众自发成立的百花文艺团组建而来的,目前有成员20人,是北流市各镇文艺歌舞团体中演员最年轻、演出水平最高的歌舞团之一。
“这是做理发师的易凤、出租婚纱的刘珍、开茶庄的刘丽凤、诊所的医生梁炎……”梁树生一边向记者介绍陆续来到排练场地的歌舞剧团成员。不一会,演出服穿好、音乐响起,这些方才从赶集的人群中走来的寻常百姓身上忽然焕发了神采,随着节拍舞动,举手投足间透着满满的自信。一曲热热闹闹的《大丰收》下来,电器店门口已围了一圈观赏的群众。梁树生说,新荣歌舞剧团2009年成立至今已演出60余场,除在本地演出外,还经常受邀到周边县、乡镇演出,演出内容结合党当前的方针政策,紧贴当地发展需要,反映新时代、新农村,亦歌亦舞,深受群众喜爱,多时有数千群众观看。2010年,歌舞剧团获得了自治区文化厅的表彰。剧团成员们受到莫大的鼓舞,把所得的奖金全部用来添置音响设备。
新荣镇文艺队蓬勃发展的背后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新荣的粤剧闻名两广,20世纪70年代,新荣村办的粤剧团足迹遍布广东信宜、高州、化州等地,演出的《玉钗记》、《凤玉佩》、《伦文叙》等曲目脍炙人口。”忆起当年,该镇文艺骨干许树超神采飞扬。许树超是位木匠,年轻时就因表演天赋被县文工团相中,无奈家中弟妹多负担重,他只得放弃理想,拾起在当时收入较为丰厚的木匠活养家糊口,偶尔跟着村里的粤剧团过过戏瘾。如今生活富足,镇里扶持发展健康文化,他重拾年轻时的理想,当上了新荣歌舞剧团的团长。
“党政领导真英明,处处关心我民生,农民种田有补贴,各项负担全减轻……”在原新荣平山小学分校一间废弃的教室里,一群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正在排练自己创作的秧歌舞《深深感谢党恩情》。老人们穿着艳丽的红绸衣服,边跳着欢快的舞步,边纵情高歌。那夹杂着浓重方音的歌声,那认真的表情和动作,都在竭力向观众传递着内心的喜悦,似乎要把满腔的热情通过朴实的歌词展现出来。
78岁的梁爱章是这支老人俱乐部的领队,他自豪地说,我们很出名的,容县、兴业、陆川……哪个地方通知我们,我们就去哪里演出。从小学旧址拐过两条村道,一支名为新荣歌舞队的农村文艺队也在农家院子里编排着自创的歌舞,为即将到来的节日演出做准备……
新荣镇乡土文化欣欣向荣,文艺队“红遍四方”,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该镇召开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讨会,提出要打造一支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艺骨干队伍,全力创建“文体强镇”。会议当天,北流诗词学会新荣分会在当地组建起来了。尽管当前农村文艺队面临资金投入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困难,但在梁树生等基层文化工作者眼中看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一定会给基层文化发展带来姹紫嫣红满是春的前景。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流讯“大叔、大婶、你们骑车累了吧!请进来歇歇脚,喝杯热茶,暖暖身子……”1月8日,笔者在北流市交管大队第三中队门口临时搭建的“爱心驿站”帐篷内看到这样感人一幕。...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