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新闻写作的坐标

玉林日报 2011-09-16 07:06 大字

还是孩童时候,每当邮递员送来《大众报》(后更名为《玉林日报》),我总是非常高兴,因为我喜欢报纸上的图案。上学了,懂看报纸了,对于本地新闻的关注超过了一般同龄人的新闻触觉,我在学校就有了“报纸通”的称号。

离开玉林本地到外地求学了,仍然舍弃不得《玉林日报》。我只好叫老爸打包好每个月的《玉林日报》,寄送到我读书的学校。虽然收到的是“旧闻”,但我仍然将她当作“新闻”来读。加上我学的是中文专业,《玉林日报》对我的日常功课学习帮助可大了,在作业或者论文中常常引用本地新闻的数据与事例,提升了学习质量的成色。

参加工作之后,我萌发了新闻写作的念头。1999年4月12日尝试着投稿,结果没几天,稿件见报了。一种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新闻写作,《玉林日报》的导向作用让我有了更广的视野,找到了新闻写作的坐标。2008年9月,由于工作关系我调整到镇党政办工作,大量的素材让我写作新闻更加如虎添翼。

从2009年12月起,我正式为《玉林日报》写稿。由于新闻敏感与灵感不断增强,一些重点稿屡屡在头版见报。

尝试到新闻报道成功的喜悦,我不满足于现状,乐于向记者或优秀通讯员学习。在平时采访报道中,时刻注重新闻报道的价值、新闻采访要领、新闻的真实性。有一次,我在采写一篇有关玉博会签约项目《宏邦食品:铸造罐头饮料强势品牌》一文时,由于对投资额来源说法不一,我只好亲自到厂房施工工地找到经理,一一核实数据,保证报道不出错。

新闻标题也是关系到稿件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报社编辑悉心指导下,一些看似平淡的标题经过编辑的处理,整篇文章即刻“活起来”了。如在2010年9月14日我采写的《北流龙亿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高新科技产品,与国际技术接轨》一文,经过李小军编辑重新制作为《北流龙亿电子试产》,加上采用了3幅图片,编排在一版中间版面位置,收到很好的报道效果。类似的还有《民乐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掀热潮》改为《民乐水利建设投入1200万元》等,得到了读者的赞赏。

2010年,由于我勤于采写新闻报道稿件,将民乐镇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进行了充分报道,为当地党委、政府赢得了荣誉。我也由于成绩显著,被评为《玉林日报》2010年度优秀通讯员。

作为新闻写作“菜鸟级”的我,在荣誉面前将不骄不躁,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时刻以《玉林日报》为导向,找准新闻写作的坐标,创作出更好的新闻作品,服务于广大读者。

(作者单位:北流市民乐镇人民政府)

新闻推荐

本报投递员自掏腰包修路

...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