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反恐精英探寻打击“IS”良策
■埃利·卡尔蒙,以色列反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实际上,与之前相比,如今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手法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最显著的不同特点在于,圣战组织“伊斯兰国”(IS)首次拥有了领土,而且是大片的领土,统治着400万到500万人口。这种武装割据为“IS”提供了根据地和较充足资源,不仅使其有能力在中东地区采取有力的行动,还使它有能力在世界其他地方发动袭击。
在最近数月中,“IS”表现出走向全球的强烈企图,它号召支持者采取“独狼”行动,即在未得到“IS”实际的物质支持下独立发动袭击。最近在巴黎等远离其本土的地方发生的恐怖袭击大多属于此类性质。袭击者不一定直接受“IS”操控,但或多或少都宣称效忠该组织。最近的恐袭浪潮在某种程度上是“IS”在本土不断受到军事打击后的报复行径。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IS”宣布建立“哈里发”制度,并通过网络成功展开了宣传活动,不仅对中东地区的青年产生影响,还对全球的激进穆斯林青年产生一定吸引力。所以我们看到,大批欧洲和中东的激进青年加入了“IS”的行列。
第三个特点是,加入“IS”的欧洲和中东地区青年不少是拖家带口,这意味着他们的下一代也在接受极端主义熏陶,激进化大大提前。据估计,目前有2万至2.5万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投奔了“IS”。这些人将来随着“IS”地盘的不断缩小,极可能逃回本国,如此将严重危害其原籍国。
打击“IS”的国际联盟阵营庞大,但收效不佳,迄今未取得任何实实在在的军事成功。主要原因是介入其中的区域和域外大国利益不同甚至对立,因此行动严重缺乏协调。目前有两大阵营在打击“IS”,一个是俄罗斯-伊朗联盟,另一个是美国、沙特、土耳其等组成的联盟。最近在巴黎等地发生的恶性恐袭有可能促成各方加强针对“IS”行动的协调。
此外,各方在库尔德人问题上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的反恐合作。库尔德人是抗击“IS”的一支十分有效的力量,但由于土耳其的反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一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要想加强国际反恐合作,首先必须加强政治和军事行动方面的协调,特别是要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加强协调,以期尽快就政治解决达成协议。但目前看来,分别以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近期难以就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达成一致。
另外,国际社会必须着力打击“IS”的宣传体系,对社交媒体加强审查和监管。“IS”在网络上广泛发动煽动攻势。该组织的支持者在Youtube和推特上非常活跃,在推特上估计有4.5万个账号,至今只有1.2万至1.5万个被关闭,“IS”支持者仍在网络上发布恐怖的照片,恐吓当地百姓。
此外,还应加大打击极端激进分子的力度,尤其是欧洲国家。在孤立和打击占少数的极端激进分子的同时,团结广大的温和派穆斯林,并提高他们对激进分子危害的认识,使他们加入到孤立激进派的行动中。
以色列目前暂未受到“IS”的直接威胁。对以色列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宣布效忠“IS”的“耶路撒冷支持者”组织。该组织盘踞在埃及西奈,不时朝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弹,俄罗斯客机坠毁事件即该组织所为。以色列正在加强与埃及的合作,联手打击这一恐怖组织。
在中东以外地区,以色列主要是保护其驻外使领馆、航空公司、境外犹太人社区(特别是有犹太教堂和犹太人学校的社区)免遭恐怖袭击。这主要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来完成。对于有大型犹太人社区的国家,以色列都会与该国政府有着密切的反恐情报合作。
以色列安全部门(包括警方和军队)在反恐方面的合作非常紧密,但凡有风吹草动,各部门之间都会有实时的协调,职责和分工很明确。这有助于提高反恐的效力。其次,以色列人历经数十年的恐怖风雨,非常有韧性,警惕性高,经常向警方报告可疑人员或物体。遇有恐怖袭击,民众自救和应对能力较强,有时警察还没赶到,恐怖分子已被消除。政府还会主动及时发布有关恐袭信息,有利于稳定民心,消除恐袭影响。此外,以色列注重反恐的情报收集,以便据此先发制人,摧毁恐怖分子的基础设施,如恐怖网络、训练基地、招募网等,最大限度做好预防,即在恐怖分子实施袭击之前将其图谋挫败,因为街上的警察是“最后一道防线”。
埃利·卡尔蒙:“先发制人摧毁恐怖分子”
■萨布里娜·马格里斯,意大利埃科勒国际学院院长
萨布里娜·马格里斯:“需要社会高度合作与灵活应对”
如今恐怖袭击的策略已发生变化,应对这种袭击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高度合作与灵活的战术,如今的反恐策略更加需要安全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高水准的组织协调”。
发生在巴黎的血案凸显了恐怖分子袭击方式的转变:首先他们更多采取“游击战”,攻击地点选在人们日常生活区域,比如餐馆、剧院等。从个体来讲,恐怖分子大多是“武装起来的独狼”,即他们接受洗脑后都是被单独培训,本身并不具备谋划袭击的能力,一起实施恐怖袭击时甚至相互不认识。事实上,这些人之前在安全部门都分别“挂号”,然而相关部门没有从已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出这些人的共同袭击计划。
不过我认为袭击之前不可能没有出现预警信号,这种袭击需要武器、资金,需要对袭击区域精准了解的人等,情报部门应该监控所有包含这些元素的信息并把这些碎片关联起来。
预测袭击越来越困难,而安全局势也越来越紧张。要更好地防范恐怖袭击,需要加强边境管控、提升对不同情报机构的协调水平、加速信息交流以及采取灵活的思维态度。
发动社会上所有力量持续监控是打击恐怖主义的根本,应该鼓励民众主动观察身边情况并向警方及时汇报可疑信息,这样也能找回民众之间逐渐淡化的集体意识。
在巴黎袭击事件后,“IS”声称将袭击罗马、梵蒂冈等地。意大利立即采取提高警戒级别、增加街头特别是人群密集场所的警力、加强安检力度等措施,但意大利面临的风险仍居高不下。今年12月8日开启的天主教圣年第一天不太可能成为袭击目标,原因是这种特殊时间点安全戒备势必严丝合缝,相对来说在其他任何一个普通的日子发动袭击的可能性更大。
除了特定地点遇袭的风险外,意大利作为“欧洲之门”,还面临着恐怖分子混入地中海难民中入境的风险。外界这种猜测有合理之处,但局面并没那么严重,因为海上偷渡风险太大、随时可能丧命,恐怖主义集团不会让核心人物从海上移民这条路入境。防范恐怖分子混入难民,应该关注的是巴尔干地区的边境,或者每天往返于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间的渡轮。
■西夫科夫,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所所长
西夫科夫:“恐怖组织真正的大本营在霸权国家”
恐怖主义一贯追求的目标就是制造恐慌、创造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吸引新的恐怖分子。比如,“IS”在法国制造的多起连环爆炸、劫持人质等恐怖袭击事件,就是极端组织希望制造政治、社会的不稳定性,使民众恐慌。在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后,政府毫无疑问地将增加在阿拉伯人、穆斯林居住的社区进行巡视,排斥他们,这将导致不满情绪的增长,导致相关人民更加激进。“IS”还在网上多次用相关国家语言公布恐吓视频,把矛头针对俄罗斯、欧洲等多国,斩首人质索要赎金,发起挑衅抹黑政府。
俄罗斯客机在西奈半岛坠毁,导致224人丧生,这直接导致许多国家都发出赴埃旅游警报,中断同埃及的空中联系,埃及旅游业蒙受重创,经济损失巨大。此外埃及还不得不分配更多警力和社会资源到安全保障部门,维护机场及公共场所的安全,原本在西奈半岛打击恐怖主义的安全力量全部收缩成为公共安保力量,忙于其他任务。
针对马里的攻击也如出一辙,马里同样存在“IS”分支组织的活动,他们在制造恐慌的同时,将国家安全力量吸引到大使馆、宾馆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牵制了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可以认为,恐怖分子的这类攻击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而事实结果也按恐怖分子的预期进展,极端组织正通过胁迫各国政府的方式缓解其压力。
此外,“IS”还希望通过恐怖袭击行为展示自己的强大,有能力实施血腥的连环行动,在大国中有前线存在,能够顺利制造大规模骚乱。这些无疑将吸引正常人了解恐怖组织,并吸引其他组织恐怖、极端分子投向“IS”。
人们打击恐怖主义总是在打击有形的组织机构,而恐怖主义组织真正的大本营是在和平的国度。随着塔利班、“基地”组织、“IS”的兴起与更迭,极端主义组织之所以层出不穷的本质原因,是大型跨国金融和工业企业、霸权国家精英对它们予以支持,试图通过极端主义手段对这些地区的国家实现统治。(据新华网)
11月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谴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发动的恐怖袭击,认为它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威胁,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打击力度。新华社发
新闻推荐
□钱恒宝男人回到家已是深夜。时令已是初夏,窗外夜色苍茫,星斗满天。在灯光星光交映的树荫下,小区的夜晚显得幽沉朦胧。女人还没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