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否很爱哭
□陈颖
哭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和宣泄。刘备的哭,经过小说和戏曲的大力渲染、加工,成为他的招牌,还留下一句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因十九件事情哭泣数十次,包括饮泣、垂泪、痛哭、放声大哭……三顾茅庐时因诸葛亮不愿出山而哭,因刘表托孤和病死而数次痛哭,逃离荆州时看到百姓受难也哭,因关羽死亡而哀哭到昏厥。哭泣原因也多,或表示对汉室的忠心,或显示对民众的仁爱。哭还成为他对付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周瑜派遣鲁肃来索还荆州,他见到鲁肃,装出左右为难的样子痛哭不已,把老实的鲁肃弄得毫无办法,空手而回。欠债的竟然比讨债的还厉害,刘备哭泣功夫之高,堪称书中的冠军了。
历史真相却迥然不同。《三国志·先主传》描绘,刘备青年时代就“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深沉内向,喜怒哀乐不会轻易表露。整部《三国志》及裴注当中,魏蜀吴政权的创业之主,因各种原因哭泣流涕次数最多的,竟然是一代枭雄曹操,有十四次之多,他才是真正的哭泣冠军;其次要数江东霸主孙权,以十三次屈居亚军;次数最少的反而是刘备,仅有六次。有点颠覆传统印象吧?
为何罗贯中把刘备写成了动辄就哭的冠军呢?
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是全书众多角色中,君主一类的首席正面主角,作者想使用这种特殊手法,凸现他的忠义仁爱品德,从而与第一反角曹操的奸诈和凶残,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忠义和仁爱必须用一种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哭泣就这样被选中了。
于是,作者将史书上刘备的六次哭泣,精心进行了删改和增加。又采用虚构手法,大量添加哭泣事件,最后把刘备塑造成书中的哭泣冠军。
孔子说:“过犹不及。”凡事做过了头,反而有负面效果。《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也是如此。他的哭时真时假,把哭泣作为策略、手段时,更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刘备虽然忠义和仁爱,但留给读者更多的印象,却是他的狡猾和虚伪。这种缺陷,毛宗岗、李贽、李渔、鲁迅、胡适等,都有所批评。
真实的刘备并不是动辄就哭哭啼啼的可怜虫。作为一个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创业君主,很少哭甚至不哭,才是他的英雄本色。
微点评:此故事的真实性指数一颗星,生动性指数四个赞。
新闻推荐
□记者原登荣在被提及多年之后,有关食盐专营制度取消的传闻首次得到官方确认。11月20日,工信部对外透露,目前正在加紧制定盐业改革方案,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的专营制度。取消食盐专营,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