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王后拉尼娅的传奇爱情故事
尽管约旦是中东地区的小国,仅9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万;但是,王储要想自由恋爱、最终娶个心上人做王后,也没那么简单。
应该说,阿卜杜拉和拉尼娅的婚姻,像一段浪漫传奇,颇具戏剧性。如果事先摊开身份,恐怕他俩根本就走不到一起。
1970年,拉尼娅出生于巴勒斯坦裔的医生家庭,从小长在科威特。别看她天生丽质,却不像一般女孩儿那样,做离奇的明星梦。
她很现实,愿意踏踏实实读书,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将来当一名管理或政治经济理论方面的专家。
拉尼娅先就读于科威特国际学校,能讲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此后,又入美利坚大学开罗分校,攻读工商管理专业。
1991年海湾战争后,拉尼娅毕业之后,只身赴约旦首都安曼,先在第一花旗银行分行进修,后来跳槽,进了苹果公司工作。干到这个份儿上,已算相当优秀了——都市金领!
1993年1月,拉尼娅忽然交上“桃花运”了。一场偶然的晚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晚宴上,拉尼娅结识了牛津大学的高材生阿卜杜拉。
当时,她并不知道,这个年长的小伙子,正是约旦王子。即便摸着底细,也无所谓,约旦国王有一群儿子呢,阿卜杜拉并不是王储。所以,拉尼娅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成为将来的约旦王后。
刚开始,阿卜杜拉并不受宠。他父母才离婚不久,王储大位早就落在了叔叔头上。
在这种情况下,阿卜杜拉可以自由自在地恋爱了,很难想象,他的意中人居然是个普通百姓,而且来自巴勒斯坦的难民家庭。好在约旦王子,并没有陷入权力漩涡,有的是精力追求拉尼娅。
据说,当阿卜杜拉把未婚妻带到父亲跟前时,老国王侯赛因也对儿媳妇的美貌赞叹不已。仅仅5个月,他们的恋情便修成正果了。
1993年6月10日,22岁的拉尼娅和阿卜杜拉王子,手牵手,走上了红地毯。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呢,豪华庆典开始,要给新王妃加冕了,居然没准备好镶嵌钻石的王冠,怎么办呢?只能从外边借一顶钻石王冠来救急。
拉尼娅像做梦一样做了约旦王妃,却预料不到有朝一日会荣升王后。命运偏偏开了个大玩笑,忽然把人推向风口浪尖,这很像中国古人所说的“富贵迫人来”。
约旦老国王侯赛因,眼看就不行了,弥留之际,他陡然回心转意,临时把王位传给了儿子——阿卜杜拉。
于是,拉尼娅王妃顺理成章地荣升为“第一夫人”——约旦哈希姆王国王后。这位年轻女子,立刻卷入舆论中心,常人觊觎的大富大贵,居然让她感觉很沉重。
婚后,拉尼娅请求丈夫允许:绝不充当阿卜杜拉身边的花瓶,她希望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
中东王室也得顾忌穆斯林法规,女人想在阿拉伯世界抛头露面,需要排除很多障碍。
阿卜杜拉打开了“擦边球”:在王宫里建了一座“约旦基金会”事务所,拉尼娅可以坐主后宫,统筹基金会,促进国内的妇女工作。除了创办企业,增加就业之外,拉尼娅还成立了一家援助受虐待儿童的专门机构,并亲自担任儿童权利的辩护人。
看来,约旦王后既是一种尊贵的身份,也是一份辛苦的工作,拉尼娅竭尽全力,扮演自己的这个社会角色,想在男人当家做主的阿拉伯世界干出一番事业,谈何容易呀! 据中华网
新闻推荐
他最怕别人这样描述他:“一个外国志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贫困的山村,愿意吃苦,具有崇高的精神。”这不是他谦虚,而是他非常担心媒体误读。在他看来,一旦成为公式化的先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