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变的“生命守护者” 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青年医者们
[摘要]——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青年医者们
关爱细心合影诊治宣传义诊
□ 夏雨 文/图
5月4日,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70个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回望100年前5月4日,那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无不体现着作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责任感。今天的青年们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在各行各业中,勾画出最为亮丽的色彩。在这些斑斓的色彩中,有一抹白色异常耀眼。这白衣的光环让奔走在医护前线的青年医护工作者们对医务工作充满向往。身为医护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坚守着内心深处那份对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呵护,支撑着他们在追梦医学路上的无悔前行。
用温暖和爱 去守护每一个小生命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精心倾心护佑的生命之花。这支年轻而勇于奉献的医疗团队,紧贴儿童健康需求,不断引进新技术、拓展新业务,用满腔热情给予患儿细致的治疗和护理,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18年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荣获共青团宜宾市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这一荣誉既是对市二医院儿科过去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
进入暮春后,天气虽然越来越暖,但因是春夏交替的季节,多变的气候让一些儿童疾病高发。上午8时,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女儿童院区),就诊的患儿就把儿科塞得满满的。交班、查房、看诊……儿科医护人员们新的一天,又在忙碌中开始了。与其他繁忙的科室不同的是,儿科的医生们几乎每一天都在孩子们的哭声中忙碌的度过。俗称“哑科”的儿科,“哭”是多数孩子唯一的表达,孩子不会描述自己的症状,医生主要和家属沟通,孩子生病家长都很揪心,有时候陪着的大人就有好几个。儿科医生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上,除了医治孩子的病情,有时还需要安抚家长情绪。
面对患儿时他们更多的时候会这样,在二楼门诊室内,3岁的平平紧抿着双唇,拒绝医生给他做咽喉部位的检查;住院部内,需要输液的玲玲哭着,一次次推开护士拿着针头的手。“宝贝别紧张,张大嘴巴,给叔叔看看嗓子,啊…乖乖,别哭!你放心阿姨打针又快又轻,一点都不痛。”在儿科每一天都会有无数个不愿配合治疗的孩子们,也会有无数次这样温柔的对话。常有患儿家长打趣道,看来儿科医生不好当呀!你们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需要会“哄孩子”。在市二医院儿科,医护人员们为了能哄好孩子们,可谓是煞费苦心,除了把病区打扮得充满童趣外,护士们还会时常陪孩子们看书、玩耍。
开完早会立马查房,上午10点40分,副主任医师王莉又来到门诊室坐诊。今天排班上是没有她的门诊的,但因为患者较多,需要她查完房后到门诊支援。每一天,门诊都需要支援医生,四间诊室平均每间门诊室的看诊量80位左右,平均每天住院患儿达153个。这一数据还只是儿科普通病区就诊量。市二医院儿科共有医护人员130余人,青年医护人员占75%以上。分有普通儿科(普儿)病区、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区(PICU)等诊疗区域,用忙得脚不沾地形容儿科,一点都不夸张。
吃喝拉撒都要管的
“临时妈妈”
刚从妈妈肚子出来,还未来得及让妈妈看上一眼,只有1.1公斤的小男婴就已急速送往市二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早产、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原因让许多刚刚来到人世间的小生命就住进了新生儿科,在这里平均每天住着近50个未满28天的生病宝宝。为防止感染,宝宝的家人不能住进病房陪伴。所以,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除了治疗和护理工作外,还要当“临时妈妈”,担负起照顾婴儿日常生活的工作。
上午8点15分,交替完工作的医护人员们开始查房。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在新生儿科洗手是医护人员们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生儿科主任肖吉群介绍,“我们医护人员有着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进门要洗手、更衣、换鞋,每次接触患儿前后也都要洗手消毒。” 和普通的病房不一样,每个患儿的床位都是一个透明的保温箱,大部分宝宝睡得很香。每一个患儿都有相应的管床医生,对待每一个宝宝,医生们都检查得相当仔细,宝宝们不会讲话,甚至身体不舒服也不会哭,并且病情变化快,所以临床查体非常重要。医生们必须要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密切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线索。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吃奶情况好不好、大小便怎么样,都需要一一了解。每查完一个宝宝,他们都会细心写下医嘱。新生儿科的医嘱比较特别,除了病情记录,还要根据每个宝宝的个体情况,计算用药量和吃奶量。
主治医师吕勇彬到新生儿科工作已有8个年头,查房时遇到哭闹的患儿,他总是会轻轻地握着他们的小手,温柔地安抚他们。他说虽然婴儿们听不懂语言,但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在新生儿科工作一年多的李莉是这儿工龄最短的护士,刚来时看着小小的婴儿们,她有些害怕,接触他们时总是畏手畏脚的。在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下,几天后李莉就娴熟起来了。据了解,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在入职之前需要参加岗前培训,合格后才可以进新生儿科。为让诊疗工作更加高效、细致,新生儿科实行三班制,白(行政)、早、晚班,保证每天24小时患儿们都能时时得到密切的监护。宝宝入新生儿科的这些日子里,家长们也会每天来探望、送母乳,医护人员们常会细致的向他们述说孩子的情况,有时也会拍宝宝的照片给亲人们,抚慰了他们焦躁而不安的心。
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待命
呼啸的救护车载着2岁的言言来到了市二医院儿科,因急性喉炎引发憋气,从徬晚到深夜,几个小时的时间,言言被送到医院时已憋成“紫人”,几乎无法呼吸。在重症监护室医生们的紧急救治下,成功地实施了紧急气管插管术,经过后期的消炎和消肿治疗,言言在几天后顺利出院。像言言这样需要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的生死大战,在儿童重症监护病区(PICU)基本上每天都会上演。
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只有滴滴的监护器声呢?上午9时,护士小秋正在喂阳阳吃面条,每吃完一口面,阳阳总会开心地冲小秋阿姨笑笑,病房的小床上还摆着阳阳最爱的小汽车,如果不是穿着病号服,乍看去阳阳像是在自己家和妈妈一同玩耍着吃饭。今年是护士长周开屏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如一日,她和同事们每天都需要为孩子们量体温、对药、擦澡、换尿布、喂奶、剪头发、讲故事……在PICU室治疗的孩子都需要每天24小时都生活在无菌病房内,父母不能来陪床,所以,一切饮食起居都需要由护士来完成。
PICU收治的是14岁以内的重大疾病儿童,孩子们不像新生儿科未满月婴儿们那样安静,他们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陪伴。有些几个月的患儿,离开父母后特别缺乏安全感,哭闹不休需医护人员们一直抱着。于是在PICU常出现这样的一幕,他们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敲记录,直到宝贝们睡着了,才能放下来。在PICU全年无休、随时待命,这已成为医护人员们的习惯。一年又一年他们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小小病房。一门之隔,门外等待孩子康复的家长,门内医护人员们疾走奔忙,或治疗监测或陪伴安抚,不管多忙、多累、多困难,都竭尽全力,只为让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恢复健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们去医院,总会看到几位佩戴“志愿者”绶带的青年志愿者或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当你不知你的病情该挂哪个科,不清楚就诊流程而焦头烂额时,他们总能及时出现给予帮助。4月23日上午8时,市二医院内科护士小林下夜班后,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来到市二医院门诊大厅,走到了志愿者岗位前,开始了今天上午的导医工作。上午是医院门诊的高峰期,患者在就医时,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虽说各个楼层都设有服务台,可应对上千人次的门诊,还觉得不够用。从医院启动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后,这些来自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志愿者们,就用倒休或下夜班的业余时间为患者服务。在小小的岗位上默默地做着正能量的传递者,成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成果是门诊部护理组长兼团委副书记,她加入志愿服务队4年多,由她参与并组织的服务活动已达20多次。在医院内她忠实履行医务工作者职责;医院外,她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乡镇,为更多老百姓送去健康和温暖。谈及志愿服务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事时,院团委书记周浩说,那是几年前,在宜宾县凤仪乡义诊时,他们遇到了90多岁的抗战老兵彭老先生,因多年前双足踝部发生皮肤溃疡,虽经多方医治,但疗效并不佳。了解情况后,烧伤整形科主任邹勇、护士连娜,多次利用周末,远赴老人家中为老人清创换药,最后老人的溃疡顽疾终于得到有效的治疗。
据了解,市二医院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多年,以团委为龙头,青年职工为骨干, 他们中有党员、团员,有医生也有护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积极投身到医疗服务中去,除了在医院内部为患者服务,还长期到宜宾市各区县社区、学校、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开展义诊救助、医疗讲座,文明劝导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宜宾的各区县都留有他们脚印。到目前,全院共有志愿者上千人,占医院总人数的60%。这支队伍年均服务时长达10000余小时,服务人次累计超过数十万。
新闻推荐
——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掠影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