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破有立 改革催生农业农村新活力
(上接第一版)
“袁腾杨的难处在当时来说,是宜宾县甚至整个宜宾市都存在的情况。”宜宾县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冯明俊告诉记者,在林权证中,有些权属关系笼统或者关系不明,银行会因为风险难控等原因慎重贷款。
作为全省第一批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县,2015年6月,宜宾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全面启动,先后出台《宜宾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宜宾县经济林木(果)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13个政策性文件和方案,为林权抵押贷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的巨大变化,让袁腾杨感到振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对我而言太有帮助了,我们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无疑是雪中送碳,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发展的难题。”袁腾杨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让他从银行贷到了1100万元用于景区建设,破解了当时资金短缺的困境。
纵观全市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以放活林地林木(果)经营权为抓手,通过探索建立经济林木(果)权证、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和森林资源资产收储等制度,破解林业融资难题,规范林权抵押贷款,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盘活集体林资源资产,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提升。
宜宾县、袁腾杨都只是此项改革中的部分地区以及个别受益者。
在宜宾县的先行试点带动下,2015年9月,宜宾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整市推进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市。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办理《经济林木(果)权证》335本、面积3.55万亩,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239本、面积1.91万亩,新增林权抵押贷款4.88亿元,新增抵押林地面积15.86万亩,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45亿元、抵押林地面积39.25万亩,进度及成效居于全省前列。
积极探索试点示范
——着力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
这厢,新型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在政权村如火如荼地进行;那厢,兴文县毓秀苗族乡迎春村内创新投资收益扶贫已经见到成效。
2015年11月,宜宾市按照“股权量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原则,在13个农民合作社中启动“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试点”,覆盖8个县(区)19个贫困村1023户2980人。2016年,全市投入5000多万元推广资金,推动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覆盖全市96个贫困村7000多户2万多人。
迎春村便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探索形成“养殖收益+股权收益+二次分红”,走出了脱贫致富路子的典型之一。
2016年11月26日,在兴文县毓秀苗族乡林下散养黑猪专业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保底分红兑现会上,迎春村65户贫困户领到了分红款,其中大部分贫困户同时领到了养殖黑猪的收益款,从600元到14957元不等的金额让贫困户们脸上笑开了花。
作为13个试点社中第一个兑现分红的合作社,毓秀苗族乡林下散养黑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招林告诉记者,按照省、市方案,以黑猪产业为载体、合作社为依托,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1万元为1股),以“优先股”的方式投入到合作社的产业发展中,按照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贫困户可适当多持股份的原则量化到贫困户,贫困户按6%进行保底分红,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让贫困户按股享受二次分红。
“我在合作社有1股,领到了600元保底分红。”在保底分红兑现会上,迎春村的郑仕伟除了分红的收益外,当天还领到了自己养猪收入10682元。“我现在又养了10多头猪,预计这批猪的纯收入有6000元。”3月20日,郑仕伟告诉记者,靠着养猪这项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合作社对社员采用黑猪领养、回收,再领养、再回收的滚动发展模式。”何招林告诉记者,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作养殖协议,明确饲养黑猪的方法和饲养流程,合作社负责统一回购,“我们叫‘借猪还猪\’。”何招林介绍道,今年,合作社预计出栏700头黑猪,销售总额280万元左右,其中,从贫困户手中回收黑猪的总额将在60——80万之间。
无独有偶,迎春村的“借猪还猪”模式,在屏山镇柑坳村以“借牛还牛”的形式展开。2016年,柑坳村获得省财政厅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专项资金200万元,投入合作社作为贫困户的“优先股”,股权量化到贫困户,带动82户农户养牛近500头,其中50户贫困户养牛213头,贫困养殖户年均增收达10000元以上。
无论是“借猪还猪”,还是“借牛还牛”,都是宜宾围绕解决财政资金专项多、方向散、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探索实行补改投、补改金、补改购、补改保、补改贴的“五补五改”模式所衍伸的具体实践。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补五改”改变了财政扶贫资金无偿补助的传统模式,增强了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有力撬动了社会资本,放大了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补五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模式取得的良好成效,得到了中央、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在2017年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向全省宣传推广,省内其他市(州)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步步深入 善作善成
——改革“红利”惠及民生
改革不仅会触动利益,而且要触动灵魂。
当新型林权抵押贷款、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资产股权量化试点等农业农村改革在全市点面结合推进的时候,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改革“红利”正温暖着农民的内心。
“以前村上是没有集体经济的。”长宁县竹海镇龙潭村“第一书记”黄照洪说,去年,龙潭村35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超过61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余元,人均超过26元,破除了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魔咒。
龙潭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改变,主要得益于该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我们是支部+公司+党员、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地入股、保底分工”的形式连片发展种植产业,在保障贫困户收益的同时,村上也有了集体经济。”黄照洪举例介绍道,村民每亩土地每年折价300元入股,年底按股分红,分红不足300元/亩的按300元/亩兜底保障。土地分红后剩余利润由专业合作社提20%作为全村公益事业经费及合作社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最后剩余利润量化到贫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所占份额进行二次分红。
“村上有了集体经济对于我们是受益的。”龙潭村村民胡刚笑嘻嘻地对记者说,“最明显的就是有了集体经济,公共设施坏掉了也能有这样一笔钱去修理,村民之间就不会扯皮(争吵)。”
而在龙潭村100余公里之外的筠连县春风村,则以全域改革、全域脱贫、全域小康“三全定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实现了从富裕村到小康村的新跨越。
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在各类农业农村改革同步推进之际,宜宾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产村融合、点线片结合为基本路径,以“建改保”结合为基本形式,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积极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
成绩是看得到的,2016年,四川省首批省级“四好村”名单当中,宜宾市的春风村等137个村(社区)上榜,总数居全省20个市(州)的第二位。宜宾县在财政部和国标委开展的首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中,以全省最高分通过验收。筠连县春风综合体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以优秀等次通过验收。宜宾县农村产权交易项目成功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展望未来,宜宾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必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挑战,谱写更加绚烂辉煌的农业农村发展新篇章。
新闻推荐
“24姐妹“共享教研优质资源 宜宾市助力提升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软实力
鲁家园幼儿园为结队幼儿园送教本报讯(文龙)4月7日,2017年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参与提升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软实力共建行动推进会在七星关区举行,会议总结了宜宾市2016年7月以来参与提升七星关区...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