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捡”个老人回家孝敬25年

宜宾晚报 2017-02-06 00:00 大字

25年前,宜宾县双龙镇沙溪村村民李殿聪“捡”回了一名老人精心照料,如今老人已103岁高龄,过着幸福晚年的生活。

2016年底,宜宾县举行了第二届“敬老文明号”暨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李殿聪25年如一日照顾梁树英老人的事迹感人至深,获评“十大孝子”。

■ 夫妻同心 善举让人点赞

今年1月下旬,记者来到双龙镇沙溪村李殿聪的家。李殿聪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了,十分勤劳和本分。他多年来经常帮助救济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老人,大家都很感动。

在交谈间,从房间里走出来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她名叫梁树英,如今103岁。梁树英亲切地叫李殿聪“孙儿”,而李殿聪则眼含笑意地喊着“幺娘娘”。这就是李殿聪在25年前“捡”回来的老人。

李殿聪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幺娘娘”就是一个村的。李殿聪父母在世的时候,经常帮梁树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直照顾“幺娘娘”。父母去世后,他便接过了父母的班,继续照顾老人。

李殿聪高中毕业后,回家干了三年的小组会计,然后又去电站上班。每个月两百来块钱的工资收入,但他却帮扶起了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老人。

1991年夏天的一场暴雨过后,寡居的梁树英老人房子垮塌得更厉害了,加上又没有子女,生活成了一个难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的李殿聪萌发了接老人回家一起吃住的念头,回家后便给新婚妻子商量,善解人意的妻子刘泽琼支持了丈夫的善举。于是,这一住就是25年。

当年,李殿聪的父母也已60岁,家里需要赡养3位老人,但质朴的李殿聪认为,只要够勤劳,不偷懒,就有饭吃。当时有同村人说,“捡”个老人在家里供养,自己找了个包袱;有的人说李殿聪是头脑发热,坚持不了几年;当然,更多的人为他们的善举点赞。但李殿聪并不认为自己是一时冲动,而是动了恻隐之心,“只要我们家有吃的,就一定不能让老人饿着”。一直以来,李殿聪及全家一直在践行自己的诺言。

■ 百善孝为先 悉心照顾老人

刚接老人回家住不久,沙溪村村委会考虑到李殿聪的负担沉重问题,便提出每年村上补助500斤粮食,让李殿聪按时去挑回家。但挑了一年之后,这个勤恳的庄稼汉子觉得,村上需要照顾的老人还多,自己家里还有田,一个老人也吃不了多少粮食,于是谢绝了村里补助。

“幺娘娘,吃九大碗了。”梁树英老人在年龄大了之后,听力逐渐退化,很多时候,李殿聪和她的交流只能通过“吼”的方式进行。一听说要吃九大碗,老人便露出了如孩童般的笑容,因为她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酥肉和酒米饭。

李殿聪夫妻为了让8点起床的梁树英老人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两人就都要很早起床,为老人“秘制”油汤饭。李殿聪家里的房子二楼是装修过的,但为了方便老人,一家人都住在没有装修的一楼。晚上老人睡眠不太好,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就搬到老人卧室的隔壁小屋,半夜总要起床几次,看到老人呼吸均匀才敢回铺里睡觉。夜里用过的尿盆,他也总是及时地端到厕所里清洗、晾干。每周夫妻二人都要给老人的房间除湿、清扫大小便残留物,用石灰消毒,把整个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一家兄弟三人,我是老大。其他两个兄弟家里状况不是很好,但他们看到我较忙时,也主动照顾老人和分担农活。有些时候中午我们夫妻俩都不在家,他们就会来给幺娘娘做饭、喂饭,有时候田里的农活太多,他们也会来帮忙。我给他们干得少,他们给我干得多。”对于自家兄弟的付出,李殿聪颇为感慨,或许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让兄弟们理解了自己的行为;或是父母的孝道教育,让他们懂得了百善孝为先。

如今,这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开心,幸福!

林杰 晚报记者 向伟 文/图

马上就评

凡人善举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点点滴滴的故事很平凡,但是凡人善举让人感动,尤其是25年如一日的坚持。

在当下个人利益至上的物质世界,社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人与人之间渐渐滋生的冷漠,一些不良、甚至丑恶现象出现时,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经济利益驱使,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改变,但社会需要宣传正能量,善于发现美好、歌颂善良,树立高尚的道德榜样,让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传递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去鼓舞人、激励人,让社会每一个角落里,都有着真、善、美。

勿以善小而不为。凡人善举传播着社会正能量。我们要向这些“凡人”学习,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共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共同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凡人善举虽小,但能够感动社会,传播向上的力量。如果社会有着更多的凡人善举,社会每一个角落里必然会有着更多欢歌和笑语。

宣传凡人善举,既是对个人善行善举最好的表彰方式,也是教育下一代的最好方式;既是对社会温度的一点点加温;又是对观望人群的一次次警醒。大力宣传凡人善举,不仅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心怀善心者的责任,因为这是对混乱价值观、冷漠社会的宣战,是创造美丽世界的必经途径。

(请作者及时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新闻推荐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位面艺师傅正在晾晒手工面。记者了解到,合什镇手工面以其纯手工制作、面条具有“回锅如新”,不含碱、无任何添加剂等特点闻名省内外。该面条年产量4

△昨(22)日,宜宾县合什镇越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位面艺师傅正在晾晒手工面。记者了解到,合什镇手工面以其纯手工制作、面条具有“回锅如新”,不含碱、无任何添加剂等特点闻名省内外。该面条年产量400...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