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张机制新闻纸为“宜宾制造”
□ 刘婧
1945年6月1日,我国第一张用百分之百机械木浆抄出的新闻纸在“中国纸厂”问世了,这宣告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用国产原料自己生产的新闻纸,终于在四川宜宾被生产出来了。
“中国纸厂”为宜宾造纸厂的前身,成立于1943年。1950年4月,“中国纸厂”改称为宜宾造纸厂,1951年至1958年底,更名为“602造纸厂”。1959年1月,“602造纸厂”与“中元造纸厂”合并,改称为国营宜宾造纸厂。1978年8月,二厂再次分设,原“中元纸厂”(或称“下纸厂”)改称四川省长江造纸厂,“602造纸厂”(或称“上纸厂”)改称为四川省宜宾造纸厂。
宜宾这两个历史悠久的造纸厂曾代表着中国现代造纸水平,期间,它们都经历着怎样的磨砺和发展?
中元造纸厂
曾为全国四大包装纸生产企业之一
钱子宁,中国现代造纸工业的开拓者,也是中元造纸厂的创办功勋。
钱子宁先后在同济大学、德国寇顿工业大学的造纸专业进行学习,1933年,钱子宁决定自己创业———办一个集生产、科研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机构。于是,钱子宁在其父钱师韩的支持下,把绍兴的祖屋卖了5000元大洋,与同为造纸专业的同学郭开始、朱尊民一起筹资2万元大洋,在大华纸厂工程师、造纸专家方汉成的帮助下,在苏州浒墅关创办了第一家企业,因成立时恰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故取名“中元造纸试验所”。
1936年,钱子宁等人集资100万元,成立了中元造纸试验所股份有限公司,钱子宁任总经理,准备在杭州建新厂,扩大生产规模。后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钱子宁将工厂内迁。他们先后经浙江、江西、湖南到广西桂林,1938年又从桂林万里跋涉,历尽艰辛,最后于1939年4月落脚四川宜宾。1939年9月,宜宾中元造纸厂正式破土动工,第二年6月建成投产。
中元纸厂当时在全国业务繁多,产品除供应本省外,还行销于云南、西藏、贵州、甘肃、青海、新疆、湖南、湖北,山东、浙江、上海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在一份关于《新民报中央日报购卷筒纸运贷保单成品记数单有关往来信函》的档案中,有收藏一则这样的信件:新民报欲向本厂订购卷筒纸每月约需平板纸四、五百令(一令为五百张),不知道厂中何时可以制作样品运往重庆。
中国纸厂在宜宾安阜乡“安家”
1943年由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央经济部部长兼全国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正中纸厂总经理金瀚(中国造纸专家,美国缅因州大学制浆制造工程专业硕士)发起并成立以制造机械木浆为主的新闻纸厂———“中国纸厂股份有限公司”。1943年3月1日中国纸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设在重庆市九尺坎45号,厂部选址在四川宜宾县安阜乡岷江北岸鹫洲坝(今翠屏区安阜镇)。
为何选址宜宾?
选择厂址时曾设想过几种方案。一种方案是设厂于重庆;另一种方案是设厂在乐山或是泸州,但实地考察后均不适宜设厂。宜宾安阜乡位于三江汇合处,水质清明,水源丰富,两江的上游木材可水运集中在此处,又终年可以和长江通航,下可达重庆、上海,上可至乐山、成都。而且,上有嘉阳、黄丹煤矿,下有当时国内规模较大的宜宾发电厂、天原化工厂,附近区县又有不少木材资源,所以,中国纸厂最终选择在宜宾安阜乡“安家”。
中国第一张机制新闻纸宜宾诞生
在1949年一份关于《中国纸厂股份有限公司概况》的档案中记录着:照已经装置全部机械之十足产量,每日可产白报纸三百令余。如长纲造纸机装置稳妥,则每日产纸量可达八百令。本厂出品之销路在重庆、成都、汉口、上海等市,乙种纸普遍供应市场为兰州、西安等地亦不在少数,甲种纸专供各大书局,印刷出版教科书之用。
纸机安装完成后,首先便由双缸单园网抄纸机“第一号机”试车。第一步是进行钞票纸边打浆抄纸,其纸略带浅粉色。纸边打浆试抄纸成功后,因当时相配套的磨木机变速齿轮箱还没有运到厂内,机械木浆还不能磨制,因此又进行了化学木浆试生产。产出的一批样纸包括有牛皮纸、胶板纸和有色书写纸,已经达到了一定强度和洁净度指标。
但由于当时化工原料匮乏,化学木浆抄纸成本较高,当时时任总经理的金瀚决定首创全机械木浆抄纸,正好,磨木机变速齿轮箱也已运抵,为磨制木浆提供了条件。就这样,在1945年6月1日,我国第一张用百分之百机械木浆抄出的新闻纸在“中国纸厂”成功问世。
(此组照片均翻拍自钱子宁私人相集)
新闻推荐
把自己燃烧成火———写在第17个记者节昨日立冬,气温骤降。今日记者节。这是一个需要温暖的季节,需要我们坚持初心、坚守阵地、坚韧前行。“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信息纷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