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静江:15岁加入抗战队伍
晚报记者 张玲 文/图
宜宾县李场镇中心街28号,住着一位普通的老人,他名叫肖静江,1929年出生,今年已经86岁了。10日正午,烈日当空。肖江静老人家土木结构的房屋内,弥漫着老人的儿子炒菜的油烟味。斜依着竹靠椅,老人的思绪回到了自己少年时期那段难忘的岁月。
■成为抗战伤兵医院看护
肖静江老人一家,是宜宾县李场镇人。兄弟姐妹五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因家境贫寒,还在上高小的少年肖静江,不得不面临失学寻生活出路的难题。这时,他高小同班同学柳群给他介绍说:“我在喜捷的伤兵医院做看护,有点工钱,你要来做不?”1943年,过了春节,在柳群的介绍下,他来到了离家几十里以外的喜捷抗战伤兵医院做了一名看护。
喜捷抗战伤兵医院,有七八个伤兵队,每个队有伤病员一两百号人,大多是肢体不全的伤员。
肖静江说,在伤兵医院的工作,是“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伤员一旦送到医院,无论白天黑夜,医生和护理人员都要立即到位进行救治。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护理人员就要立刻协助进行手术,拿药、送药、喂药,还要帮助重病伤员吃喝拉撒。
老人还清晰地记得,喜捷附近的百姓,把自家种的粮食蔬菜送到医院,表达自己对抗战勇士的崇敬之情。
■保送进入青年远征军
作为喜捷抗战伤兵医院年龄最小的看护,肖静江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了保送入伍的名额,那时他刚满15岁。和他同样获得这一机会的,还有他最好的同龄朋友柳群。
老人回忆说,那时他们这批当兵的300多人住在国泰招待所。当时的汽车很少,宜宾县就一辆煤炭车。他们坐着煤炭车在街上游行了两天,老百姓夹道欢送,好多人都哭了。
肖静江和家中的父母简单话别,老人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是叮嘱儿子一个人在外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他把入伍发的一点津贴留给父母,然后坐船前往泸州,成为青年远征军陆军203师的一名军人。和他同行的,还有柳群。
距今已逾70年,肖静江依然记得自己离开宜宾成为抗日战士的时间:1944年农历4月。
有了伤兵医院做看护的历练,入伍的肖静江很快适应了紧张的训练。“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忠勇爱国好男儿,拿起枪支上战场。”肖静江老人激动地朗诵这首曾激励他、以及他们的青春岁月的诗句,眼眶里泪光闪动。
■喜闻抗战胜利消息
部队军事训练,熟悉步枪、机关枪,战士们勤学苦练,盼着能早日上前线奋勇杀敌。肖静江老人说,当时,宜宾、泸州、重庆,日本人的飞机不分白天黑夜,经常对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广播里,随时都有紧急警报,一会儿是空袭警报,一会儿是解除警报。夜晚时,照明弹把整个夜空都照得和白天一样透亮。无论是军人还是百姓,都恨日本人。
1945年8月15日,已经入伍一年多的肖静江和战友们正在位于泸州蓝田坝机场的军营里吃晚餐,突然听到广播里传来日本人投降的好消息。吃饭的人们顿时停住,停顿片刻,然后欢呼声响成一片。放鞭炮、敲锣鼓、扭秧歌,庆祝活动持续了整整三天。
新闻推荐
7月10日,宜宾县永兴镇举办第六届荷花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尽管天气酷热,但荷花节的开幕仍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观,场面相当火爆,当日参观游客累计3万余人。四川善道医院集团董事长曾政光...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