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救助站送温暖 流浪人员不领情

宜宾晚报 2015-01-10 23:45 大字

晚报记者 车燕 文/图

8日晚9点,天气很冷,走在街上的市民都穿得很厚,但仍感到很重的寒意。记者和宜宾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起在等街头巡视,希望能找到和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

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的好心却没有得到流浪人员的认可,一些流浪者宁愿继续睡在街头,也不愿到救助站避寒,甚至还不接受我们送去的棉衣棉被等物品。

时间:当晚9点

地点:岷江桥下(老城区桥头)

情节:他们住在桥洞下 拒绝救助还发火

夜幕下,救助站工作人员分两路开始了巡回救助,救助对象主要是无家可归的街头流浪乞讨者。

救助车上,装满了救助物资,有棉被、棉衣,还有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刚开始,去了几个地方都没有发现流浪人员,但大家并没有停歇。很快,发现了一对老年夫妇坐在岷江桥下,老大爷正在扒废旧的电线皮,老妇静静坐在旁边,周围堆放着许多垃圾。

“老人家,你们跟我们去救助站避寒吧,现在夜晚越来越寒冷了。”救助站工作人员说。而这两名老人却一再拒绝说:“去你们那里?过几天还不是要离开,然后送我们回老家。”

救助站人员告诉记者,这夫妇俩是宜宾县厥溪镇黄金村顺河组村民,在宜宾城区已经有几年了,多次前来劝导过,但他俩都不愿去救助站,宁愿睡在这冰冷的地上。

老大爷甚至对救助站工作人员发起了火:“我们不要你们管,我们睡在这边挺好的,你们赶紧走!走!”

“如果你们有困难,我们可以帮忙联系当地政府,申请办理低保。”救助人员说,希望两老能去救助站避寒。两人仍不愿意去,并自称帮人照看东西,不听劝导反而态度相当不好。

时间:当晚9点40分

地点:真武山上

情节:老奶奶盖单被 睡在房檐边

在真武山上流浪的那名老奶奶,这段时间一直是市救助站人员最为牵挂的。

“我们已经第三次来真武山了,希望老奶奶在。”在路上,市救助站业务科科长伍贵兵说,在上个月,他们就接到好心人打来的担心这老奶奶被冻坏的电话,他们随即联系翠屏区森林公安一起寻找。“我们在山上寻找了一个小时才找到她住的窝,但她没有在。”伍贵兵说,大家给她留下棉衣棉被和吃的离开了。一周后,救助人员又去,仍扑了空。

救助车辆到达翠屏山庄后,大家下车前往,一路上借助路灯和手机电筒来到老奶奶住的寺庙边。“吔,老奶奶今晚在。”大家都很激动,寺庙内没有灯光,这里漆黑一片,老奶奶就睡在寺庙的房檐下,旁边是一片树林。

老奶奶盖着一床薄薄的棉被,和衣而睡。老奶奶说自己叫黄孝珍,原是宜宾上走马街人,后结婚在云南绥江县,有一儿一女;儿子出车祸去世了,女儿还在。几个月前,黄孝珍来宜宾看病,靠自己捡垃圾卖来挣点医药费。

面对救助人员的劝导,老奶奶同样也不愿去,担心自己被骗。

“那棉被不需要,我也有钱,你们拿回去盖吧。”老奶奶一边说一边从包中掏出用塑料袋包着的零钱。

无奈之下,大家也只好离开。

时间:当晚10—11点

地点:南门桥头工商银行门口、二医院门口

情节:流浪男子:“棉衣给我,是一种负担。”

南门桥头(城区)女学街口是宜宾城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当晚10点20分,救助人员驱车来到此处,一名男子正睡在工商银行门口。

男子是云南水富县人,叫孙兴财(音),对我们的热心帮助也不领情。一名救助人员见男子的被盖很薄,为其拿来一件棉衣,但男子却一再推脱不要,说:“棉衣给我是一种负担。”

当晚10点45分,救助人员在宜宾市二医院门口看到,有两名流浪人员睡在这里,其中一名男子冻得双手抱在一起缩在地上。“他不就是白天在城区天桥上,将一把改刀插在小腿上、以乞讨为生的那名男子嘛。”大家一眼就认出了他。 该男子没有任何保暖衣物,接受了救助人员送来的棉衣棉被。

而另外一名流浪人员,面对救助人员的询问,却一直不吱声,不耐烦之下还用被子把头盖住。

夜越来越深,路上已基本没有了行人。

当记者离开时,救助站人员仍然在街上寻找着。

部门表示:

会继续上街劝导 请市民参与劝导

昨(9)日,记者从宜宾市救助站了解到,8日晚上共寻找到7名外露宿流浪人员,发放了2件大衣和2床棉被。

入冬以来,救助站每周开展白天上街2次、晚上1次对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进行救助。不过,大部分人不愿意主动接受救助。

伍贵兵说,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会每周去劝导,并希望市民朋友们也参与到主动救助的行动当中来。

记者手记:

救助体系应该进一步丰富

连续几年,救助人员都上街为流浪人员送爱心,记者也随行报道。流浪人员不愿去救助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的流浪者对救助政策不了解,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救助站的救济;另一个就是他们太了解救助站了,就像岷江桥下宜宾县蕨溪镇的那两夫妇说的:“在里面呆一段时间就要离开,把他们送回老家。”

也许,不愿意去救助站的流浪者,大多已经“职业化”了,他们在乎的不是在救助站里那几天的温饱,而这“不领情”更让人反思:社会救助机制是否需要进一步改善。

记者认为,如今的救助体系应该进一步丰富,救助站除了提供吃住和回乡的车票外,更应设法变临时生存救助为长远出路救助,让被救助者掌握一定的谋生技巧从而能够走上就业岗位、自食其力,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不领情”这道难题。

新闻推荐

格桑花绽放在雪域高原

晚报记者谢臣仁文/图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宜宾市宜宾县一中援藏干部吴德红正是一朵格桑花。他连续两次到藏区挂职,...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